布拉斯

这种战役很多,但是最让人惋惜,影响最大的战役应该数滑铁卢战役了。直到今天,我们说某个人失败,还说他是走了滑铁卢。

滑铁卢战役是西方最有名的军事家拿破仑指挥的最后一场战役。这场战役,拿破仑坚信自己能够取得胜利,谁知道在最后一刻,他失败了。

1815年3月1日,拿破仑从厄尔巴岛返法,他在儒安港登陆向巴黎进军,于3月20日进入四黎重新成为法国皇帝。3月25日反法联盟在维也判会议上宣布拿破仑为非法,他们再次宣展行其***同的诺言,并开始集结兵力以入侵法国。

1815年3月到6月,为了应对联军的入侵,拿破仑再次显示出其令人惊奇的巨大号召力,他立即征召了188000多人的正规野战军,另有10万人驻防要塞和军需仓库。同时还有30万新兵在受训。拿破仓亲率北方军124000人,集中于巴黎周围,其他军团则把守边界。

到了1815年6月1日,联军组织了庞大的军队。其中集结于法国边界在比利时有两个军团,由惠灵顿指挥的英荷军团计95000人,由布歇尔指挥的普鲁士军团计124000多人(不包括在卢森堡由腓特烈?埃米尔?克莱斯特率领的一个军计26000人)。

在莱茵河上游地区,从曼哈姆至巴勒,驻扎着由施瓦岑贝格指挥的奥地利军团,计21万人。在意大利北部,驻有75000人的奥地利军团,由弗里蒙特指挥。在德国中部地区,由巴克莱指挥的俄罗斯军团计167000人正慢慢向西移动。

拿破仑针对联军的部署,决定在联军兵力还没有集中之前,主动出击。他首先的目标就是驻扎在比利时的两个联军军团。他决定插入两个军团之间,割裂两者的联系,各个击破敌人。

这一计划十分有力和大胆,也充分反映了拿破仑的才华。但他在用将上却犯了一系列错误。他错误地将达武留守巴黎以负责其防务;而当缪拉要求担任野战指挥官时遭断然拒绝;颇有野战能力的苏尔特被错误地任命为参谋长;而虽然勇敢却反复无常的内伊及格鲁希却被选拔为其左右手。

1815年6月11日,拿破仑离开巴黎,走上战场。6月14日,拿破仑将其军队秘密集结于沙勒罗瓦附近,准备进攻惠灵顿和布吕歇尔。然而惠灵顿和布吕歇尔还蒙在鼓里,仍以为法军刚刚离开巴黎附近的军营。1815年6月16日,在利尼及卡特尔-布拉斯之战中,拿破仑首战告捷,击败了布吕歇尔的普鲁士军团,迫使它撤退。然后,拿破仑派格鲁西率领33000人追击布吕歇尔,自己率领剩下的军队进攻惠灵顿军团。

于是,在1815年6月18日爆发了著名的滑铁卢战役。

拿破仑本准备于18日上午向英军发起进攻。可是由于炮兵军官的建议,18日上午,拿破仑将总攻时间推迟了几小时,以待地面干燥,以加强炮兵的杀伤力。但事实证明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如果不是这样,拿破仑就会在布吕歇尔到来增援惠灵顿之前就击败了惠灵顿军团。

与此同时,布吕歇尔已从利尼战败中解脱出来,并重新组织起其军队,这一情况法军指挥官并不知晓。布吕歇尔不顾格奈瑟瑙的劝阻(后者担心英军会抵挡不佳法军的进攻)向西运动以增援惠灵顿,距惠灵顿仅14公里远,同时留下部分兵力阻击格鲁西。

1815年6月18日,滑铁卢之战18日中午,拿破仑以72000人的兵力向惠灵顿的67000人发起进攻。到下年4时,尽管进行了顺强的抵抗,英荷联军仍不得不沿阵地后撤。

在内伊指挥下,法国骑兵冲进英军阵地的中央,如果能得到帝国步兵的支援的话,惠灵顿的中央阵地就很有可能被撕裂。但拿破仑担心的普鲁士军团已经出现在其右翼,所以其步兵按兵不动,得不到支援的骑兵不能击散庞大的英国步兵方阵。

尽管早在下午1 时,普鲁士军团之前卫部队已到达战场,格奈瑟瑙仍然担心英军可能被击败,因此老谋深算地推迟普鲁士军团的进一步进军。

但到下午约4时左右,布吕歇尔的军队进入交战,乔治洛博军慌忙转而阻击普军,被击溃。拿破仑遂发起最后一次进攻,企图攻克惠灵顿的防线。在没有骑兵保护下,近卫军进攻惠灵顿之中央,取得一些进展后,被英军击退。

此时布吕歇尔将全部兵力(***53000人)投入战斗,重复进攻法军之右翼。当近卫军后退时,惠灵顿发起反攻。法军崩溃而大乱,被迫逃离战场。在普军的追击下,混乱达一夜之久。最终法军除了格鲁西的33000人以外,大部分都逃散了。

这场战役,双方均损失惨重,惠灵顿损失15000人,布吕歇尔达7000人。而法军损失则高达25000人,另有8000人被俘。

在这场战役前,拿破仑信心十足。他宣称说,此战必胜。而他的老近卫军的背包里也装着准备在布鲁塞尔检阅时穿的军装。

在战役中,拿破仑也确实离胜利只有一步之遥。他的对手惠灵顿后来说,?在我有生以来,都不曾经历过这样的焦急不安的生活,因为我必须坦白的承认,我从来没有像这一次如此的接近失败。?

由于格鲁西的援军没有及时到达战场,内伊的指挥错误百出,在惠灵顿和布吕歇尔的夹击下,拿破仑在滑铁卢失败了。虽然拿破仑失败了,但是他的名字让大家永远记住。现在的滑铁卢,到处都可以看到拿破仑的名字,却找不到惠灵顿的名字,这也是一种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