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后,你是否忘记了那个曾经为了目标而努力极致的自己?
约翰·克里斯多夫中有段话,现在看来,非常戳心:
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时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有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日复一日,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重复他们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
人生在二三十岁时,最怕的是随波逐流,终日无所事事。
然而,在快节奏生活的现在,无所事事的风险最高。
记得上次同学聚会,酒足饭饱后,一个同学很感慨的说:自从结婚、工作以后,尤其有娃以后,每天下班辅导作业,打理家务,再也没有像大学里那样,可以有大把时间安安静静看书。
现在的自己,每天重复着同样的事情,没有了目标,没有冲劲。
我对她的话深有感触,生活中的很多人,相信跟她一样,把自己放弃学习的理由归结为,因为有孩子,因为上班很累,所以下班需要放松,纵容自己把时间花在刷抖音、微博上无养的娱乐上,获取短暂的快乐。
一边抱怨自己对生活状态的不满,一边却下不了决心改变自己。
其实要改变处境,并不难。工作以后,一样可以花时间提升自己。
给自己制定一个可行的短期目标,利用自己的碎片时间学习。
还记得清华学霸马冬晗的学习计划表吗?紧凑的时间表和执行计划,能够很好指引和约束自己,逐步消除对学习和工作的懈怠与迟钝。
每天的计划越长越详细越好,因为当一天结束时,无论你是全部完成,还是完成大半,都会让自己很有成就感,制定计划的目的,是让自己不断发现不足,不断自我完善,一步步朝自己的目标靠近。
社会人和学生党在学习时间上,最大的区别在于学习时间的长短,平时要上班的社会人,没法一次学习很长时间。
然而,正因为时间短,反而更能集中地学习,避免长时间学习带来倦怠感。
我们可以将早起后,上班途中,地铁上、吃饭时或睡觉前,那些很容易被我们刷手机,浪费掉的碎片时间用在学习上。
梁秋实曾经说过,零碎的时间最宝贵,但是也是最容易被丢弃的。
在手机、网课等信息发展快速的现在,我们利用好这些碎片时间,每天坚持学一点东西,才能增加个人产能,最终达到自己的目标。
年轻时对自己的投资,肯定能收回成本,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在日后的生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