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安塞腰鼓》教案

 教学目标:

 1、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品味西北特有的艺术奇葩。

 2、学习文章形、神结合的语言。

 3、感受生命的律动、蓬勃想像力。

 教学重点:

 1、利用多媒体教学,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2、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及运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多媒体关于安塞腰鼓的图片,讲述关于“安塞腰鼓”的历史。

 安塞腰鼓起源于安塞一带的民间舞蹈艺术,相传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安塞腰鼓刚劲激昂、剽悍豪放、气势磅礴,是陕北民魂的体现,号称“天下第一鼓”。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给合注释,掌握下列词语的音和义。

 亢奋、晦暗、羁绊、冗杂、叹为观止、戛然而止

 2、文中的安塞腰鼓经历了哪三种变化?

 a腰鼓表演前安静的腰鼓

 B腰鼓表演中激昂的腰鼓

 c腰鼓表演后寂静的腰鼓

 3、请学生自己大声朗读课文,体会全文语速、语调的变化。

 明确:

 1—4自然段:语速较慢,语调沉稳有力,表现腰鼓表演前安静中蓄积力量的特点。

 5—27自然段:语速较快,语调高昂激越,表现腰鼓表演的欢快、火爆、热烈的特点。

 28—30自然段:语速舒缓,语调轻柔,表现腰鼓表演结束后场面寂静的特点。

 三、赏析文章第七自然段,播放视频,使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四、理解文章语言的意蕴美、情味美。

 师:安塞腰鼓是一曲生命与力量的礼赞,为了表现生命挣脱束缚、冲破羁绊、挣开闭塞的雄浑粗犷的力量,作者十分注意形式与内容的合谐。我们重点品读两个片断,感受作者是怎样造成一种快速跃动的.节奏,排山倒海之势与所要歌颂的生命力量相辅相成的。(可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各方面进行评点,说得越多越好。)

 (1)从用词方面说:

 A、“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一句中“呆呆地”用得好,好在它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安静时安塞腰鼓的状态。

 B、“茂腾腾的后生”“咝溜溜的南风”中的“茂腾腾”“咝溜溜”用得好,好在叠词的运用使语言亲切富有韵味。

 C、“这腰鼓励,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变得亢奋了”中反义词用得好,好在它们对比强烈,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点。

 (2)从修辞上说:

 A、文章中排比用得好,好在形式多样的排比增强了语势,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的气势。

 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

 句内部的排比:“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句与句之间的排比:“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段与段之间的排比: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流做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这些排比句使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钱钻,能表达出强烈的思想感情。

 B、“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写得好,好在比喻使对象更加形象具体,从而铺排出一系列异彩纷呈的画面。

 C、文中的反复用得好,好在使语言节奏明快,形象深刻清晰。

 小结:安塞腰鼓带给我们视觉上的刺激,更带来思想上的震撼。看来艺术欣赏不仅要察其形,更要重其意。(如骤雨,如旋风,如火花,如斗虎——这是安塞腰鼓的“形”;挣脱了束缚,冲破了羁绊,撞开了闭塞——这是安塞腰鼓的“意”;“使人想起……使人想起……使人想起……”——联想和想象是联结“形”与“意”的纽带。

 六、归纳总结,言尽意长。

 这篇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锡铭,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表达出作者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赞美陕北高原人们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特征。文章多处运用排比、比喻,使文章气势恢宏,节奏明快,每个词语都简洁有力,每个句子都激越豪壮,增强了文章感人力量。

 七、练习,学用课文句式、段式。

 作业:请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写一段话,描述一个表演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