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志强的全心全意干司法

说他伟大,他只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自己的信念;说他平凡,他却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累了大半辈子了,却始终没有落实国家编制,但他依然保持着百分百的工作热情,只为了一方百姓的安定平安。他,就是遂川县雩田镇编外司法助理员袁志强,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司法工作者。

说起来,袁志强还是六十年代末的高级知识分子。他是1969年的高中毕业生,这在当时是少有的人才。高中毕业后,袁志强打起背包步入军营,在部队入了党,还当过班长、文书。几年部队的教育,让正义两个字刻在了他的心底。1975年退伍回乡后,他挑起了村支书的重任,而且一干就是13年。1989年,由于当地政府的需要,各方面工作都出色的他,被选聘到镇政府任司法助理员,并担任镇政法委员、综治委委员、司法所副所长兼法律服务所主任等职务。

司法调解工作不是件轻松的工作,特别是农村,各种矛盾比较突出,选择了这一行,就注定了要付出许多许多。自从走上这个岗位,袁志强就和百姓邻里之间的鸡毛蒜皮连在了一起。

1992年12月的一天,袁志强的母亲病重,按道理他应该守在母亲的身旁,但是刚要往回赶的时候,就接到一个村治保主任报告说,有两户村民因为建房挖地基产生了矛盾,五六十个人正操着家伙,随时准备打架。情况紧急,袁志强想也没想,就和治保主任往村里赶。经过袁志强苦口婆心的劝说,终于使双方平息了怒火,化解了纠纷。深夜,袁志强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没想到母亲已经在上午就悄然离世,袁志强含着眼泪在母亲身边长跪不起,他在内心说:“既然做了这个调解工作,我要尽职,就不可能尽孝,我要请母亲原谅。”

带着对母亲的愧疚,袁志强把更多的热情投入到人民调解工作中。他说,只有好好工作,造福一方百姓,那才是最好的尽孝道。从事司法调解工作20年来,他亲手调解处理各类纠纷近2000多件,使矛盾双方化干戈为玉帛,使对对矛盾夫妻破镜重圆,使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他总是说:“能够为老百姓做点实事,我感到无比欣慰。每调解成功一个案件,我心里就很塌实,很高兴。”正是这样的工作热情让他赢得了人们的高度赞誉和信任,在雩田,人们总是热情地称他为“袁司法”。

20年的辛苦奉献,让袁志强的头上闪耀着光环,2005年,雩田司法所被评为模范司法所,而雩田镇这个人口大镇的社会治安秩序,也一直保持良好。这些光环和荣耀的背后,隐藏着的仅仅是袁志强踏踏实实的脚印,而他自己的个人编制和待遇问题,到现在还是因为指标问题没有解决。县司法局副局长李梅生这样高度评价他:“他从来不计较个人得失,一直保持着一股老黄牛的精神,走家串户,深入基层,为人民群众排解矛盾纠纷,把大量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他是我们遂川县司法系统的榜样”。

工作了这么多年,已经年近花甲了,袁志强还是过着相对清贫的生活。他说,幸好有一个通情达理的同样有38年党龄的妻子做他的后盾,他笑称自己现在过的是“采菊东篱下”的生活。虽然年近花甲,袁志强仍坚持学习充电,他觉得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胜任本职工作,他说:“我们雩田(镇)是遂川的一个大镇,有5万多人口,各类矛盾纠纷比较多,今后我一定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为调解各类纠纷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使雩田更加和谐平安。”受他的熏淘和影响,他的儿子也选择了他的道路,现在在南京当律师,袁志强说,他要和儿子较较劲,看谁干得更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