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书法人物介绍

大漠书法

大漠。原名刘中诚,河北人。定居北京。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狂草艺术研究学会会长,《中国美术市场报》副社长,中国扇子艺术学会江苏分会名誉主席,《禅茶与书画》主编,中韩书法家联谊会会员,北京道教协会道家书画艺术委员,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书画委员。专攻翰墨二十余年,旁涉儒释道经典。精于诗文,长于鉴赏,喜收藏古今典籍。曾发表文字十余万字,出版有《学书碎语》《禅茶与书画》《过图云烟录》等。

中文名:刘中诚

别名:大漠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北

职业:书法

主要成就:《大漠书法艺术集》《大漠书法美国之旅》

代表作品:《禅茶与书画》

作者信息

大漠,刘中诚,斋号一苇草堂,河北人定居北京,刻苦钻研儒释道经典,精于诗文,长于鉴赏,喜收藏古今典籍。曾发表文字十余万字,著作有《学书碎语》《过图云烟录》《大漠诗文书法集》《大漠书法艺术》《大漠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等,并编辑有教辅类图书。书法一道,法宗羲献二王,旁涉旭素狂草,兼及张迁石门,犹好简帛古隶,回归平淡。当代书界前辈对其笔墨亦为赞赏;百岁国学大师文怀沙亲笔题写《大漠书法艺术》,中国书协主席张海著名书法家邹德忠先生欣然题写《大漠书法艺术集》等。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参加国内国际书法活动展览近百次,并多次为贫困以及受灾地区组织义展、义捐等活动。2013年山东教育电视台专题纪录片《大漠归一》制作播放,2014年初随山东代表团赴美文化交流,作品“一笔龙”和“马”被美国“尼克松图书馆”“比华丽山庄市”作为官方礼品收藏,尼克松图书馆长和比华丽山庄市旅游局长在收藏仪式上亲自接过作品,三个月后他们组成市长代表团来中国回访,并在大漠书法工作室进行文化交流。同时电视片《大漠美国行》制作成功,《大漠书法美国之旅》一书完成,这对中外文化交流起到了深远的意义。2014年国庆节期间,“一笔龙在京城市中心的王府井、二环的西直门,南三环的方庄桥三个巨幅显示屏同时播放,充分体现中国书法巨大的震撼力,“一笔龙”史无前例的受到各界人士及新闻媒体的关注和报道。2015年赴日本东京展出,日本众议院议员山口壮、舆水惠一开幕致辞,并收藏大漠“一笔龙”和“道”字作品合影留念。同时经历近三年众多专家的支持和赞助,拍摄成《大漠书法,一笔神龙》纪实片,以美、法,日三国语言,作为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以及欧洲等国家,弘扬我们传统文化珍贵的交流资料!

出版作品

《大漠书法艺术集》《大漠书法美国之旅》《学书碎语》《过图云烟录》

艺术特色

大漠书法,以草书见长,其点画线条,朴茂浑厚,不媚世俗,别具风韵,自成一格,既非标新立异,更不哗众取宠。其字每一笔画,翰不虚动,下必有由。古之二王、张旭、怀素,今之林散之、于右任、王遂常、沈鹏,不拘一家,博涉多优,厚积薄发,融会笔下,自成机纾,错急徐于腕间,变起伏于笔端,起顿挫于锋毫,既有传统书法的厚重,又不失现代审美,所谓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大漠于当下浮躁书风,难能可贵。

艺术特征

明性:无一藏中无一物有花有月有楼台

书法一道,幼承乡贤书法家荣、马二师指导。从唐楷入手,上追魏晋,法宗羲献二王,旁涉旭素狂草,兼及张迁石门,犹好简帛古隶,回归平淡无奇,纯任自然。三十而立后始知放下诸法。自况:宁使其有质无文,亦不可巧言令色。自此,专攻草书十余年,折钗股屋漏痕尽在笔端;风雷激荡源自心底。当代书法界前辈诸如沈鹏、中石对其笔墨亦为赞赏;中国书协主席张海欣然为其挥毫题写书名《大漠书法艺术集》;著名书法家邹德忠先生为其题写《大漠书法工作室》及书法集子题字。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参加国内国际书法活动展览近百次,并多次为贫困以及受灾地区组织义展、义捐等活动。其作品被军委首长和多家纪念馆、展览馆以及韩国、日本等各大团体机构收藏。

解析大漠书法的内涵首先要从他的文化结构上追溯。他儒释道无所不涉猎,尤其是老庄思想和禅宗精神对他的书法影响特别巨大。他把有和无的对应关系注入到用笔的线条上——用他的话说,线条的魅力决定于书法精神的内涵。他所体现的绝不是用一种形式或意义能够表达清楚的。“无为才能无不为,”无意才能表达无限量个意义。欣赏大漠的书法艺术,传递给我们的是他精神与文化的融合,是苍茫雄浑气吞山河、是沉着老辣古劲朴拙、是挥洒自如淋漓痛快不可一一解读,又都隐含其中。抬眼望去这就是大漠的书法、大漠的精神。

朴拙之间浑然雄强,大有魏晋之风范。细察之下更有韵味,率性而不张扬,飘逸而不柔寡,融朴拙而与流畅,怀心画而于墨中,轻松与厚重融为一体——遒劲与细腻寄寓奔放。就其艺术风格而言,虽糅杂“章”、“今”诸法却又不落入其繁臼,承古纳新,发我枝叶,具有很强的艺术个性,深得书道“胜神”之精髓。这在青年书法家中更是难能可贵。得见其人,人如其字。一身随意、一腔赤诚。简衣率直,博学文雅,恭谦随和,诚恳厚道。大漠喜好结善缘、广交友,效古贤、善诗酒,唯有书法艺术为其酷爱,并视其为毕生之追求。人无物欲之累必有豁达之胸怀、洒脱之心性,这份单纯与执著本身也谙和了书法艺术的“纯我”之心,这与当今“拜金”主义浪潮中尤为显得可贵。每个成熟的艺术家都会有自己对于艺术深刻的个人理解和成熟表达的个人语言,就书法而论也是如此。大漠好学,熟读古今历史思想以及书法的流派理论。博古众采,为我所用。逐渐形成了以传统价值观为艺术基石,以“心行与道”为躯干的艺术理论体系。秉承“书为心画,传神达情”的艺术真谛,并在技法上充分展示自我与无我,表现出了“不拘于形而美于形”的艺术个性。

一件文化衫上,印有大漠书“归一”作品,见者印象深刻。此“归一”非彼“皈依”。古有汉张芝“一笔书”之称,又有清石涛“一画说”之论,形式并意念传达了一个哲学理念。“归一”,归于一元,即为大道。道家天地人合一;儒家人伦本体之中庸谐一;释家色空变换的宇宙统一,是为大美。

“归一”亦是大漠书法创作的追求理念,他的草书不伦一字想,天设赤子心,隐机随天,咸其自取。由此理想,大漠字外工夫下得不浅,脑海中文学历史知识如块垒填充不少;心田裹哲理,人伦典章似标榜树立极多。他读帖、赏书、心有灵犀,他极少成篇大套的临摹,专注于一、二家风。悟性强,知其所以然,现代著名书家不乏为其榜样。徐生翁讲:“我学习涂抹数十年,皆自造诣,未当师过一个,宗过一家。”沙孟海云:“我对书法平日懒于临习,一曝十寒。”大漠与此同。

见真:一气呵成龙翔天天瀑飞流虹落地

大漠作书,悬肘提腕、撮指执管、纵横上下、笔走龙蛇、枯润相发、沉着痛快、一气贯之,妙不自寻。看天瀑飞流,骤雨倾泻,长虹垂地若篆字,江河奔海显文章。恰似启功先生言:“行笔如乱水通人过,结字如悬崖置屋牢。”大漠敬重现代草书家于右任、王遂常、林散之。于右任曾道:“起笔不停滞,落笔不作势,纯任自然,自迅速,自轻快,自美丽。”大漠不装样,自性使之;林散之云:“如蚕之食叶吐丝,蜂之采花酿蜜,叶也?丝也?花也?蜜也?混沌一体,归诸自然。”行笔墨千年老苔,画万岁黑藤,放手写去,率直萧散,不着意处,灿烂一片。每当握笔,情境同弘一法师一样。“於常人所注意之字画、笔法、笔力、结构、神韵,乃至某碑某帖某派皆一到摒除,绝不用心揣摸。故朽人所写之字,作一图案观之则可矣。”正是:佳书须慧眼,俗病枉精思。淡墨书字,淡而厚,实而清。

大漠书中墨色变化也是一大特征。有通篇淡墨题跋,有款识淡墨署名,别有逸趣,自适为之。草书随意即兴的创作,须要高度抽象性的理性要素,运用发挥时注意非理性的宣泄。大漠熟知老庄思想。庄子曰:“始于适而未尝不适者,充适之适也。”纸顺,墨顺,人顺,适可!适可!通篇而论,结体为本,笔意为魂,冷逸高旷,重视“布白”,知白墨守。有学者讲过:“忽视‘布白’的妙造,是对书法艺术的误会”。“布白”是完善整体,达到整幅作品章法优秀,引申字内字外风格技巧的扩展、点线组织的美感。

赏大漠书法作品,如图画观,感觉到竹林流水,山顶飞云。大漠是性情中人,赏其“知过”佳构,巧不刻意,拙不伤雅,天籁无声。

识天年:海市楼上真寻乐象牙塔里假修身

知过明理,正是修养。大漠诗云:“海市楼上真寻乐,象牙塔里假修身。”他本分厚道,能够自责自谴,“曾因壮志想欺天,不惟无才愧做人”。

他有一句话让我们印象深刻:线条的魅力在于无限量。人们惊叹于大漠无限量的思想,十个字,概括了中国书法之美。是啊,中国书法艺术其实就是线的艺术!这条线,从河出图洛出书开始,绵延至今,时而柔美,时而刚硬,然而它柔中带刚,刚硬中亦有内蕴,书写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历史发展到今天,相信大漠定能站在时代的高度,不断创作出有思想性的书法作品,为人们展示书法的魅力。

世界人文艺术的发展规律告诉我们,任何人文事物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都具有周期的类似性,书法艺术亦是如此。发端于秦汉,成书于魏晋,历经唐代的鼎盛与后世的微调,清末民国的书法艺术是经过沉淀近千年后的中兴伊始。现代书法艺术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高峰。时下,在社会思想和物质诸多社会条件飞速发展的基础上,中华民族又一次处在了辉煌的发端之上,文艺也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祝愿大漠在民族文艺复兴的大潮中乘风破浪、志驱千里;在艺术道路上厚积薄发、终成一脉;在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的璀璨长河中留下自己浓墨的一笔!《中华建筑报》记者:宋懿霖

独体字

中国文字最早是象形文字,其书写是绘画式的。其逐渐简化的过程,也是其逐渐抽象的过程,逐渐走向表现主义的过程。伴随着这种简化,其书写逐渐由实用趋向写意。闻一多说,“字自始就不是如同绘画那样一种拘形相的东西,所以能不受拘牵的发展到那种超然的境界。”闻一多所言的超然境界,乃是书家对宇宙人生的思考,所谓字为心画。最能体现这种书写抽象意味的,无疑是草书。草书写的是心境,是情绪,是精神。飘逸飞扬的线条,是书家对宇宙、对人生感悟与思考中,用笔、墨、纸撞击出的火花,所谓兴酣落笔摇五岳。

大漠,是性情中人,擅写草书。他不把写字作为人生的终极追求,他对儒释道有很深造诣,其书法的线条墨韵凝聚着他对天道人生的思考。近年来,大漠于独体字书法颇有心得,独体字成为他书法的一大特色。大漠的独体字不同于传统所说的榜书。榜书多为真、行、隶,讲究厚重雄强。大漠独体字多为草书,他将汉字简化后的表现功能发挥到极致,在书写的极致中蕴含着他对人生命运和宇宙万物的终极思考。和时下所谓以画为书者,自然不可同日而语,那是哗众取宠的无病呻吟。

大漠独体字书法,或空灵,或厚重,潇洒出尘,让观者在书法审美中品味人生,感悟世界。大漠的独体字,用线条说话,以墨韵表达,其在思考中作书,在作书中感悟,往往一支秃笔、半张废纸,灵犀一通,妙手偶得,书意天成。满意的作品常常书于不经意间,大漠享誉海内外的“一笔龙”就如此诞生。“正是在五年前,或者是灵光一现,突然我有了一个创作的冲动,毫不吝惜的把一张存放几十年的八尺老纸铺开,这就是我那个‘龙’的诞生。”徐复观认为,中国艺术精神的源头是人心灵的虚、静、明。大漠常说,放开俗物,收住本心。二者可谓一脉相承。他书写的过程是人生修为的过程。他的独体字多为“道”、“空”、“法”、“路”、“无”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关键字,每个字都是一篇厚重的文章。二零一二年夏初,母亲脑血栓病重,由此他对人生和生命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感悟,在老家侍母期间,他于无意中书写的“空”、“道”等独体字皆入佳境,为无上之品。

大漠的独体字书法,一幅作品,就是一篇哲思。然而,大漠没有脱离书法的本体,没有故弄玄虚,其用笔完全是中锋用笔,线条的张力、留白的空灵,没有违背书法的基本法则。字生于墨,墨生于水,水墨是字的血脉。大漠的独体字非常讲究用墨,其“龙”、“寿”、“马”等字,往往笔酣墨饱,厚重劲健,精光四射。而“空”、“道”、“悟”等字,常常行云流水,天马行空,空灵轻淡,有平淡得真趣之妙。古人说,中国画有四品,能品讲究趣味,神品注重学养,妙品追求灵气,逸品崇尚意境,四品中以逸品为上。大漠的独体字书法,自有妙境,堪称逸品。

第一次见到大漠的独体字是他书写的寿字,不飘不媚,沈著有力,对生命的思考尽在苍劲而不失灵动的线条中。诗人吴根旺专门写过一首《观大漠兄所书“寿”字有题》的七古,深悟大漠独体书法三味。

太华奇峻与云平,上有南极老人星。

披发卧雪三千岁,餐霞饮露绝世情。

时援北斗醉河汉,偶登昆仑食玉英。

世人岂得知其寿,只应寿同天地倾。

空怜彭祖未入道,但羡纯阳步天庭。

安得煮石飞平子,何日手拍卫叔卿。

今观吾兄壁中字,无上内丹诀忽明。

潇洒自可齐南华,天真令人思婴宁。

元气聚时簸江海,神力发处揖五丁。

得闲即同凌蓬岛,飘逸立觉仙骨轻。

扫却人间纷纭事,静心灵台自生灵。

书有妙法驰风伯,身通八脉堪长青。

但守此中之丹诀,何必枉念黄庭经。

一朝驾鹤吹笙去,从此九重天上行。

寿与天齐,大漠所书“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