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一节音乐课

对于一位音乐教师来说,从事音乐教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这样一些现象:现在的中学生大部分都喜欢听流行曲,课本里的歌曲他们都不感兴趣,于是有许多同学上课不认真、搞小动作,有的把耳机带到教室里,一边听,一边小声哼;有的在抄流行曲;甚至有的学生还当着我的面大声喊:“这首歌不好听,来段流行曲吧!”面对这不良现象,我真的有点生气,却又觉得无奈,这种现象很多原因应归结于教师在课堂上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技巧的训练,严重地压抑了学生的思想感受与情感表达。一、教师要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 一贯的音乐课,我们都是教会学生唱一首歌,讲授一点音乐知识,分组轮唱就算完了,可是现在却不一样了。我结合同学们的要求,在音乐课搞点游戏,如猜迷语,比一比读顺口溜,讲故事……我还要求每一位同学在上新课前,轮流上黑板写一句有关音乐方面的名人格言,或者自己对音乐的一些体会、感受。这样做是为了激发同学们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深刻地了解音乐。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揭示音乐作品的思想,让它融入学生的心田,起到“育人”的最终目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是人的教育。”例如学习歌典《七子之歌——澳门》,用澳门七岁小女孩那真誓的童声,牵动着亿万炎黄子孙的心。在深情地多次呼唤母亲的歌声中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我们中国曾经遭遇的灾难与分离,体会离别孩子迫切回到母亲身边的渴望心情,此时音乐作品激发了学生浓浓的爱国情和企盼祖国统一的心愿。 音乐是听觉艺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首要条件是让他们接受的熏陶,让他们大量接触优秀的音乐欣赏的能力,在聆听音乐的同时,音乐的美会感染学生并激发他们的兴趣,音乐欣赏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注意力和记忆力,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作为音乐课教学内容之一的欣赏本身就是以欣赏教学方法为主,而在歌唱、器乐、律动等教学中也无不贯穿和体现着欣赏活动。我们知道,在课堂上学生学习各种技能也都离不开教师的示范,尤其是在唱歌、器乐等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范唱、范奏都必不可少。所以,示范法也是音乐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二、让学生学习体验,在体验中学习。 音乐教育作为一种审美教育,并不是纯知识理论传授,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都必须以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为基础。音乐教学就是为欣赏音乐、演奏演唱、创作表现音乐而进行技术方面一系列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离开了技术训练就很难完成美育任务,也就无法完成音乐教学任务。例如学唱《让世界充满爱》时,我让学生自主分成若干小组创编情景表演。因为下课的十分钟不是学习的结束,是一种身心的放松,它犹如音乐中的休止符,不是音乐的结束,而是预示着音乐的继续。所以让同学们通过肢体语言,一边唱一边将下课的情景描绘出来。课下同学们经过构思分组排练,将各自的作品带到音乐课中展示,有的组是创编舞蹈,有的组是集体舞;有的组加入了课间同学们喜欢的小游戏,有的组还加入道具,如羽毛球,足球,踺子等,将轻松,活泼的样子展示出来。他们乐在其中,表演的同学和欣赏的同学形成了其乐融融的课堂氛围。所以,通过创设的音乐环境,使学生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肢体的动作使学生获得自由舒展,使其对音乐的情感获得充分表达,做到了寓教于乐,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三、让学生音乐作品的情感美,陶制审美情操。 首先要做有情感的教师。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细微的情绪变化时刻牵引着学生的心。要想学生走进音乐,教师自己要在音乐的情感里自由翱翔,才能带领学生飞翔。如学生一进入初中阶段,最先接触的是《国歌》,这首歌学生都会唱,但从我几年的教学中发现有很少学生能将《国歌》唱好。有些学生唱得很响亮,让人感觉那是在嘶心裂的叫喊,有些学生声音低沉,有气没力让人感觉有些东亚病夫的模样,还有些学生嘻嘻哈哈,东张西望。此时我没有批评学生,而是说,下面听听老师的演唱,当前奏响起,我以立正的姿势站好,昂首挺胸,神情严肃,以坚定的目光直视前方,然后用雄壮有力、慷慨激昂的情绪演唱完全曲,学生一下子安静了,然后发出响亮的鼓掌声,仿佛在用眼睛告诉我,老师你唱得真棒。通过教师正确的示范很好地将作品的情感传达给学生,给学生豁然开朗的情感体验。 其次通过讲授与感知不同音乐要素体会情感。有的作品可通过讲授诱发学生的内心感受。如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的身世与作品有关的故事,如欣赏《心泉映月》,学生听完了教师对作品及作者的介绍后,就能很快地进入乐曲那凄凉哀思、悲愤的意境中,从而唤起对阿炳一生遭遇的同情。再如欣赏舒伯特的《鳟鱼—钢琴五重奏》,欣赏前学生了解了舒伯特的一生贫苦,善良不趋炎附势的性格,欣赏完我问学生,舒伯特为什么要写这首曲子,它的寓意是什么,此时学生就联想到了舒伯特与鳟鱼的命运是一样的,向往自由都遭人暗算和欺骗的无奈情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有时音乐作品的情感正是作者内心情感的真实现再现。四、教师要从生活中改变自己的角色 每节课的教学设计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从自身音乐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及音乐现象主动去探索、思考,音乐与人生的关系,使音乐成为一次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 课堂教学还应注重自己角色的转变,要体现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作为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进入课堂。教师要能够关注与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人尽其才。改变以往教师自始至终以琴带唱的现象,多数时间在无伴奏的情况下进行,依靠师生间的交流,使学生学歌迅速。而在练习期间,担任伴奏的是平时音准不太好的、有自己特长的学生(电子琴、竖笛等伴奏),增加每位学生的信心,使他们能够勇敢的承担这样的事,使每位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教师的评价不但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更应关注学生学习音乐的水平及在音乐听赏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