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沙如雪"的下一句是什么?

"大漠沙如雪"的下一句是燕山月似钩。

出自马诗二十三首·其五,作者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马诗》***有23首,名为咏马,实际上是借物抒怀,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和建功立业的抱负。

全诗(节选)如下: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译文如下: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

注释如下:

大漠:广大的沙漠。

燕山:在河北省。一说为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在蒙古人民***和国西部。

钩:古代兵器。何当:什么时候。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踏:走,跑。此处有“奔驰”之意。清秋:清朗的秋天。

扩展资料:

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得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着异乎寻常的吸引力。“钩”是一种弯刀,一种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的意思。

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年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荆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乍看是应用赋法,实则启动后两句抒情,又具有兴义。

百度百科——马诗二十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