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帅是什么职位呢?
帅,如果理解为帝王之外军队的首脑人物,那么从汉末到魏、蜀、吴三国各有不同的官职来承担。
汉末的?帅?是大将军
东汉军制,高级将领从各种杂号将军算起,相当于军长,上面分别是四安、四平、四镇、四征、四方将军,相当于战区司令、副司令,再往上是卫将军、车骑将军、骠骑将军,相当于全国武装部队副总司令,再往上就是大将军了。
东汉的大将军是军职之首,相当于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朝廷另有太尉一职,分管武事,但大将军地位高于三公之一的太尉,且太尉通常不统兵,所以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帅?。
大将军由于军权过重,天下安危系于一身,所以汉末很长一段时期形成了一个潜规则,就是此职一般都由外亲担任,比较有名的如跋扈将军梁冀以及被宦官杀害的窦宪、何进等。
东汉最后一任大将军应该是袁绍,本来这个位子是曹操留给自己的,由于袁绍不高兴,曹操给了袁绍,袁曹交兵后这个职务应该被朝廷夺去了,以后曹操称丞相,军政大权一把抓,东汉的大将军就此终结。
曹魏的?帅?是大司马和大将军
曹丕建立曹魏政权,官制基本延用的是汉制,也设大将军、太尉,大将军仍是武将之首。
但曹魏初年同时设有大司马一职,该职在东汉时变化较多,地位崇高但沦为荣誉性职务,曹魏的大司马则成了实职,分别由曹仁、曹休、曹真担任,他们都是武将,显示该职的设置本意在军事,而其中的曹真更是由大将军升任的大司马,显示大司马在军中的地位高于大将军。
但大司马后来不再设置,曹真死后司马懿由骠骑将军升任大将军,成为武将之首,张郃为车骑将军,成为司马懿之副,曹爽与司马懿***同辅政,曹爽担任了大将军,司马懿担任太尉、太傅。
蜀汉的?帅?是丞相和大将军
刘备称帝前以左将军的身份管理军事,这是东汉任命的官职,那时刘备还未称帝,关、张等人只是杂号将军,唯一地位接近刘备的是平西将军马超。
刘备称汉中王后设四方将军,如果不算刘备自己,前将军关羽是武将之首。刘备称帝后,关羽已不在,升张飞为车骑将军,是当时的武将之首,但这个过程很短暂,张飞不久即丧命,之后刘备东征孙吴,官制来不及做进一步规范,接下来是白帝城托孤,后主继位。
后主时期,诸葛亮以丞相的身份?开府治世?,如曹操晚年一样,军政大权都系于丞相府,诸葛亮是事实上蜀军的?一把手?,他可以号令众将,报请后主之后可以决定高级将领的升迁奖惩。
诸葛亮去世后蜀汉不再设丞相,军、政权利也一分为二,政权通常由尚书令负责,一般也兼任益州刺史,军权则由大将军负责,大将军成为蜀汉武将之首,担任该职的先后是蒋琬、费祎和姜维。
孙吴的?帅?是上大将军和大将军
孙吴称帝前,先后以讨虏将军、车骑将军(刘备表奏的)以及吴王的身份统率军事,部下将领的军职普遍较低,为此孙权采取都督制的办法,有重大军事行动时设都督,相当于前敌总司令,担任该职的人地位不一定很高,但权力很大,如赤壁之战中的周瑜、夷陵之战中陆逊。
孙权称帝后官制逐渐规范化,虽然也设有丞相,但丞相只负责政务,军事方面以上大将军为首,大将军低于上大将军,首任上大将军为陆逊,大将军是诸葛瑾。
但上大将军似乎专为陆逊所设,陆逊死后,诸葛恪成为首席辅政大臣,也是军事上的?一把手?,但他的职务仅是大将军,此后大将军一直是孙吴的武将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