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多”来源百家姓里为什么没有

第一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商朝时期多父鼎,属于以器物名称为氏。 商朝时期多父鼎,据姓氏专家考证,出自商朝“多父鼎”持有人的后代。多父鼎是一件器具,属于庙堂祭祀鼎之类,其主人拥有了这个“多父鼎”后,便将其后代的姓氏改为“多”,多氏也就由此而来。 第二个渊源:源于古东越族,出自汉朝时期无锡侯多军,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多氏起源于先秦时期的古东越国(今福建、广东),后迁至江苏无锡一带。 据典籍《秦汉魏晋南北朝蛮、越、溪、俚诸族姓氏》资料记载,在下年秦汉时期,古东越国中较大的姓氏群体有丁氏、吕氏、傜氏、华氏、革氏、吴氏、建氏、多氏、驺(邹)氏等。 据史籍《史记》及《汉书》记载,多军原系汉武帝时期东越国的一名将军,在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率兵反抗汉王朝时,汉武帝派大军讨伐,多军遂弃军投降汉朝,后助汉武帝灭了东越国,因功被封为无锡候。 多军做为无锡侯,曾任职于江苏无锡,成为当地的最高军政首领。到了汉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因为汉武帝“巫蛊事件”的牵连,多军的儿子多卯获罪,因而无锡做为汉候国的地位被废除,汉王朝在其地复置无锡县。自多军之后,到了唐朝时期,顿丘郡一带的六大姓氏中,就有一姓为多氏。 第三个渊源:源于各民族变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云南省德宏州傣族土司,陇川宣抚司,原无姓氏,被赐为剁氏,后又自改为多氏。陇川宣抚司在今云南陇川县。元朝时期分属麓川路、平缅路管辖,明正统十一年(公元1446年)立宣抚司,以傣族首领恭项为宣抚使。后恭项滥杀无辜,以多歪孟替之。从此,陇川宣抚司由多氏世袭其职。新中国建立前***传二十八代。 据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①满族多尔衮氏,又作铎尔衮,满语为“獾”之意,世居索伦(今黑龙江嫩江)、爱湖和屯(今黑龙江瑷珲)等地,后有人取姓氏首音谐音汉字“多”为姓氏,称多氏。 ②满族多罗宏氏,满语为“有道理、老实的”之意,世居那木都鲁(俄罗斯滨海地区),后有人取姓氏首音谐音汉字“多”为姓氏,称多氏。 ③满族多罗氏,满语“内”之意,世居叶赫,后有人取姓氏首音谐音汉字“多”为姓氏,称多氏。 ④满族多秦氏,世居黑龙江,后有人取姓氏首音谐音汉字“多”为姓氏,称多氏。 ⑤满族多兴氏,世居讷殷(今吉林抚松),后有人取姓氏首音谐音汉字“多”为姓氏,称多氏。 据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蒙古族斡罗纳尔氏、多尔塔喇氏,世居黑龙江,汉化姓氏为多氏。蒙古族多罗科氏,世居义州,汉化姓氏为多氏。 据史籍《黑龙江志稿》,鄂温克族多尔托尔氏,有学者疑为是“多拉尔”音转,后有人取姓氏首音谐音汉字“多”为姓氏,称多氏。 编辑本段 历史名人 多歪孟:(生卒年待考),傣族,著名明朝云南陇川宣抚司使,大土司。 多恭:(生卒年待考),傣族,著名明朝遮放副宣抚司使,大土司。 本陇川宣抚司地,明万历十二年以为副宣抚使,管云南遮放地区。 多承华:(生卒年待考),号谨光。著名明朝官吏。 山东齐东县知县,明末年,齐山县城陷,战死。 多泽厚:(生卒年待考),著名明朝官吏。 任浙江宣平县知县,调余姚县知县,江南兴化县知县,四川涪州知州。 多嘉祯:(生卒年待考),字启明。著名明朝教育学家。 多汝梓:(生卒年待考),著名明朝候选布政使。 多弘安:(即宏安),字君修,别号畏庵。排行第三。生于明天启三年(公元1623)六月初十日卯时,卒于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八月初四日申时,享年八十岁。妻何氏,比多弘安小两岁,享年七十三岁。 多象谦:(生卒年待考),字尊光,号怀凌,多弘安族兄。著名清朝文士。 敕赠文林郎,内翰林国史院庶吉士,其文章为一代文坛领军人物。 多世宾:(公元?~1863年待考),号孚庵。著名清朝官吏。 清同治二年,流寇宋景师犯境,战死,其夫人庄孺人撞瓮而殉。 多英斌:(生卒年待考),著名清朝官吏。 诰授奉政大夫,著《庆雅轩诗集》文稿。 多松年:(公元1905~1927年),蒙古族,原名多寿;内蒙古土默特旗人。著名无产阶级革命烈士。 l9l8年至l923年先后在归绥旧城石王庙蒙文小学校、土默特高等小学校读书,参加归绥学生砸日资电灯公司的斗争。l923年秋天考入北京蒙藏学校。1923年5月参加了反对日货,反对“二十一条”,打“盛纪洋行”的爱国运动。 l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担任蒙藏学校团组织负责人,不久转为中国***产党党员。他是第一批蒙古族***青团员,也是第一批蒙古族***产党员。l925年初与乌兰夫、奎璧等创办了内蒙古最早的革命刊物《蒙古农民》,联系内蒙古的实际,宣传中国***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并在北京参加孙中山和李大钊发动的国民会议运动以及“五卅”运动等一系列革命活动。是年冬,与乌兰夫、云润、康根成等被中***北方区委选送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l926年秋奉派回国,任中***察哈尔特别区工委书记。 l927年4月赴武汉参加中国***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5月到张家口地区贯彻“五大”精神时,被奉系军阀察哈尔特别区都统高维岳逮捕;8月被奉系军阀杀害于张家口,终年二十二岁。 多魁生:(公元1937~年),河北阜城人。 1958年参加工作,1962年毕业于包头钢铁公司党校(中专)。曾任包头钢铁公司试验厂党支部书记、包钢子弟学校党支部书记、平顶山帘子布厂组干科副科长、中国神马帘子布集团公司教育处党委书记等职。 多桐:(公元1937~今),傣族;云南潞西人。著名“三研”基础教育家。 中学高级教师,潞西市教研室主任。 多汉杰:(公元1947~今),河北阜城人。著名企业家。 泊头市铁瓦厂厂长,北京宝丰压型板厂总经理,泊头市第四、五届政协委员,泊头市蔽联委员。 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在取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勇于开拓,大胆创新,把一个只有几人的个体企业发展成为拥有固定资产三百多万元,流动资金达一千多万元,职工一百多人的集体企业,并在北京石家庄、太原设立了分厂,使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了一席之地。 他领导的企业连续多年被河北省工商管理局评为重合同守信用单位。他本人还扶持了泊头市的两个处于困难的企业,为他们出资、出点子、想办法,使之很快发展壮大,为泊头市的民营经济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多金荣:(公元1949~今),女,达斡尔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著名医务工作者。 毕业于内蒙古军区卫生学校。现任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解放军第253医院医务图书助理员,兼任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康复诊所所长,主管护师。 1967年毕业分配到内蒙古军区第253医院工作。分别在胸、脑外科、理疗科、针灸室工作二十余年,熟练地掌握了各科业务技术。精通外语,从事多年的医务图书管理工作,刻苦钻研业务技术,善于积累临床资料。 先后有十余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级、省级各类医学杂志、刊物上。有两篇文章在《当代针灸临床屡验奇术》一书中获过一等奖。撰写“针刺配合物理因素综合治疗坐骨神经痛三百例疗效分析”、“腕踝针治疗急性腰扭伤二十九例”、“冷风治疗良性关节痛九十二例”、“冷风治疗良性关节痛四十五例效果观察”、“食醋治疗疣四十六例”、“三种物理因子治疗麦粒肿一百零七例疗效观察”等。 《多氏家乘》 (清)多景祺等编,清道光九年(1829)多氏自厚堂家刊本,***四册。现存于中央民族学院 注:谱初修於清顺治间,为七世祖多嘉桢等修,《多氏家乘》为五修。 多姓,郡望为丹阳郡,在姓氏人数中排名第920名。其姓出处有多种说法,始于商代,有人名多父鼎,在汉代有多军,宋代有大将军多岳,《镜花缘》中有人名多九宫。清代有两江总督为多氏。 现多姓集中分布于河北阜城县建桥镇建东、建北、建阳及东多、西多、东高庄、赵门、祁楼乡多城头等村,在河北霸州、河南清丰、淅川等县亦有大量多姓人氏。 阜城多姓来历:原籍陕西省渭南县,1409年(明成祖永乐七年),始祖多贵妣王氏率四子迁河间府阜城县建桥屯三甲籍,长门多勉,四子多荣,二、三子失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