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全世界各个国家的首都和各个国家首都的标志性建筑物?急!!!(好的追加50)

中国 北京 china

01北京-北京 天安门

天安门坐落在中华人民***和国首都北京的市中心,故宫的南侧,与天安门广场隔长安街相望,是明、清两代皇城的大门。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和国在这里举行了开国大典,它由此成为现代中国的象征,并被设计入国徽。天安门以其500多年厚重的历史内涵,高度浓缩的中华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新中国的象征和无与伦比的政治瞩目和神往,是中国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她记录了中华民族不惧流血和牺牲,争取独立自由的勇气和坚强;写下了新中国诞生的光辉一页,和中华民族走向强盛的壮丽诗篇。

历史

英国 伦敦 English

大英博物馆阅览室

建于1753 年的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古老的博物馆,曾称霸世界的大英帝国把明抢暗夺来的世界各国的无价之宝运回英国,把最精华部分藏于大英博物馆,藏品跨越两百万年的历史与文明。其圆形的阅览室是马克思研究写作《资本论》的地方。

“伦敦眼”

这个为迎接千禧年由英国航空公司投资建造的世界最大的摩天轮,高135 米,被称为“伦敦眼”,一周安置60个座舱,每个座舱可容25人,半小时转一圈,可俯瞰伦敦55个以上的著名景点。它每年接待数百万游客,有人批评它是“疯狂的城市创举”,也有人称赞它是“世界最诱人的景点”。

议会大厦

这是一座瑰丽肃穆的哥特式建筑,气势磅礴,设计精巧,堪称英国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它是英国最高立法机构———上议院和下议院的所在地,是数百年来英国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上演的舞台。

白金汉宫

白金汉宫是英王在伦敦的王宫,规模宏大,环境幽雅,绿茵环绕,风景如画。宫内有大小600 个厅室,陈设豪华,举世无双,后院是18公顷的御花园,多植奇花异草,妩媚多姿。主体宫殿长达110 米,女王的许多国事活动就在这里举行。

中国城

地处伦敦索霍地区闹市的伦敦中国城,是华人聚居之处,布满了中国餐馆、国货公司、杂货行、服装店、古董铺,从北京烤鸭到广东香肠、上海小吃,从景德镇瓷器到唐装、旗袍,应有尽有,每逢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这里更是张灯结彩、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西敏寺

西敏寺从1066 年以来是英国国王举行加冕礼和王室成员结婚的场所,历代国王死后也大多葬在这里。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来,许多名人,如生物学家达尔文、物理学家牛顿等在寺内也占有一席之地,因此英国人把西敏寺称作“荣誉的宝塔尖”和“历史博物馆”。

伦敦塔桥

在英国最大的河流———泰晤士河流经伦敦的部分,横跨着风格各异的12座桥梁,把两岸连为一体,其中最著名、最有特色的要数伦敦塔桥了。塔桥两端是建在两座巨大桥墩上高达76米的高塔,桥面分两层,上层走人,下层走车,下层桥面可开可合,当有巨轮从桥下通过时,下层桥面吊起打开,场面蔚为壮观。

大本钟

耸立在泰晤士河畔的大本钟,高106 米,重14吨,钟面直径7.5 米,分针走动时能把一个人吊起,由总工程师本杰明·霍尔爵士监制,从1859 年以来,它以稳重深沉的钟声每小时为人们报时已达147 年,被视为伦敦的象征、英国的标志,至今 BBC 仍每天播出其钟声报时。

美国 自由女神像

美国的象征——自由女神像

举世闻名的自由女神像,高高地耸立在纽约港口的自由岛上,象征着美国人民争取自由的崇高理想。

自由神像重45万磅,高46米,底座高45米,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纪念性建筑,其全称为“自由女神铜像国家纪念碑”,正式名称是“照耀世界的自由女神”。整座铜像以120钢铁为骨架,80铜片为外皮,30万只铆钉装配固定在支架上,总重量达225吨。铜像内部的钢铁支架是由建筑师约维雷勃杜克和以建造巴黎艾菲尔铁塔闻名于世的法国工程师艾菲尔设计制作的。

女神双唇紧闭,头戴光芒四射的冠冕,身着罗马古代长袍,右手高擎长达12米的火炬,左手紧抱一部象征《美国独立宣言》的书板,上面刻着《宣言》发表的日期“1776.7.4”字样。脚上残留着被挣断了的锁链,象征暴政统治已被推翻。花岗岩构筑的神像基座上,镌刻着美国女诗人埃玛·娜莎罗其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

观光的游人从铜像底部乘电梯直达基座顶端,然后沿着女神像内部的171级盘旋式阶梯登上顶部的冠冕处。为了方便游人,每隔三节旋梯就设置一些休息座,供不能一口气登顶的游客小憩。冠冕处可同时容纳40人观览,四周开有25个小铁窗,每个窗口高约1米。通过窗口向外远眺,东边可见有“钢铁巴比伦”之称的曼哈顿岛上高楼大厦林立;南边的纽约湾一望无际,波光船影相映;北边的哈得逊河逶迤伸向远方。从冠冕处向右还可登上铜像右臂高处的火炬底部,这里可容纳12人凭窗远望,9.11袭击后因顾及安全暂停了开放,直到2009年5月才再次对外开放。塑像的基座是一个大厅,1972年美国联邦政府将其辟为移民博物馆。馆内设有电影院,为游客放映美国早期移民生活的影片。从市区到自由岛之间,每隔半小时有一班轮渡,来往非常方便。

创作这一艺术杰作的是19世纪后期一位才华横溢的雕塑家,他的名字叫弗雷德里克·奥古斯特·巴托尔迪。1834年巴托尔迪出生在法国的一个意大利人家庭。他从青年时代起就酷爱雕塑艺术,自由女神的形象很早就存在于他的心目中了。1851年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发动政变推翻第二***和国后的一天,一群坚定的***和党人在街头筑起防御工事,暮色苍茫时,一个年轻姑娘手持熊熊燃烧的火炬,跃过障碍物,高呼“前进”的口号向敌人冲去,波拿巴分子的枪声响了,姑娘倒在血泊中。巴托尔迪亲自目睹这一事实,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从此这位高攀火炬的勇敢姑娘就成为他心中自由的象征。

1865年,巴托尔迪在别人的提议下,决定塑造一座象征自由的塑像,由法国人民捐款,作为法国政府送给美国政府庆祝美国独立100周年的礼物。有趣的是:没过多久,巴托尔迪在一次婚礼上同一位名叫让娜的姑娘邂逅,让娜长得美丽端庄,仪态万方。巴托尔迪认为让她来为“照亮全球的”自由神像做模特是十分相称的,让娜欣然文诺这一要求。在雕塑过程中,他们之间产生了纯洁的爱情,终于结为夫妻。

1869年自由神像的草图设计完成,巴托尔迪便开始全心全意地投入雕塑工作。他曾去过美国旅行,争取美国人对塑像计划的支持,但美国人迟迟没有意识到这一礼品的珍贵。直到1876年巴托尔迪参加在费城举行的庆祝独立100周年博览会时,为了引起公众的注意,便把自由女神执火炬的手在博览会上展出,才引起一场轰动。摆在人们面前的这只手手仅食指就长达2.44米,直径1米多,指甲厚25厘米,火炬的边沿上可以站12个人。于是这件几天前还鲜为人知的雕塑品顿时身价百倍,成为美国人人渴望欣赏的艺术珍品。不久,美国国会便通过决议,正式批准总统提出接受女神像的请求,同时确定贝德罗岛为建立女神像的地点。

1884年7月6日,自由像正式赠送给美国。同年8月5日,自由神像底座奠基工程动工。1886年初,75名工人爬上高高的脚手架,用30万只铆钉把自由神像约100块零件钉到它的骨架上。10月中旬,自由神像的建立终于全部完工。10月28日,美国总统亲自参加自由神像揭幕典礼并发表了讲话。无数群众簇拥在神像周围,怀着激动的心情企首仰望着自由女神像第一次露出她庄严的面容。 中国易经协会主席陈帅佛2001年参观自由神像并献了花环,巴托尔迪由于他的卓越功绩而当选为纽约市荣誉市民和法国荣誉勋团指挥级团员。他于1904年10月5日在巴黎逝世,但他所塑造的自由神像永远表达着人民对自由的热爱和向往。

简介:

是法国在1876年赠送给美国的独立100周年礼物,位于美国纽约市哈德逊河口附近。是雕像所在的自由岛的重要观光景点。(原来法国计划送给埃及的,因为神像是女性被埃及拒绝,后转送给美国成为纽约市甚至全美国的标志。)

法国著名雕塑家巴托尔迪历时10年艰辛完成了雕像的雕塑工作,女神的外貌设计来源于雕塑家的母亲,而女神高举火炬的右手则是以雕塑家妻子的手臂为蓝本。

自由女神穿着古希腊风格的服装,头戴光芒四射的冠冕,有象征世界七大洲及四大洋的七道尖芒。女神右手高举象征自由的长达12米的火炬,左手捧着刻有1776年7月4日的《独立宣言》,脚下是打碎的手铐、脚镣和锁链。她象征着自由、挣脱暴政的约束。花岗岩构筑的神像基座上,镌刻着美国女诗人埃玛·娜莎罗其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雕像锻铁的内部结构是由后来建造了巴黎埃菲尔铁塔的居斯塔夫·埃菲尔设计的。它在1886年10月28日落成并揭幕。

自由女神像高46米,加基座为93米,重200多吨,是金属铸造,置于一座混凝土制的台基上。自由女神的底座是著名的约瑟夫·普利策筹集10万美金建成的,现在的底座是一个美国移民史博物馆。

1984年,自由女神像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整座铜像以120吨的钢铁为骨架,80吨铜片为外皮,以30万只铆钉装配固定在支架上,总重量达225吨。

历史

自由女神像的钢铁骨架由设计巴黎艾菲尔铁塔的艾菲尔设计,雕像由法国雕刻家维雷勃杜克设计,并在巴黎完成。法国政府将这一标志自由的纪念像,作为庆祝美国独立100周年的礼物赠给美国。

1869年,巴特尔完成了自由女神像的草图设计。1874年造像工程开工,到1884年完全竣工,前后历时十年。

1884年7月6日,自由女神像正式赠送给美国。8月5日,神像底座奠基工程开始,基座高约27米,由花岗石混凝土制成。基座下面是打入弗特伍德古堡中心部位6米深处的混凝土巨柱。该古堡是一座军用炮台,呈八角星状,于1808-1811年为加强纽约港的防卫而建,1840年翻新。1885年6月,整个塑像被分成200多块装箱,用拖轮从法国里昂运到了纽约。1886年10月中旬,75名工人在脚手架上将30只铆钉和约100块零件,组合一处。

1886年10月28日,纽约港轮船汽笛齐鸣,烟花四起,在21响礼炮声中,格罗弗·克利夫兰总统将北美洲或许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雕像赠送给了美国人民。从此,进入纽约港的船只上的乘客可以看见屹立的自由女神高举自由火炬。对成千上万个来美国的移民来说,自由女神是摆脱旧世界的贫困和压迫的保证, 自由女神像成了美国的象征。

1916年,威尔逊总统为女神像安装了昼夜不灭的照明系统并主持了竣工仪式。

1942年美国政府做出决定,将自由女神像列为美国国家级文物。

1984年~1986年,曾进行整修。

[编辑本段]象征意义

一个多世纪以来,耸立在自由岛上的自由女神铜像已成为美利坚民族和美法人民友谊的象征,永远表达着美国人民争取民主、向往自由的崇高理想。

1851年,路易·波拿巴发动了推翻法兰西第二***和国的政变。一天,一群***和国党人在街头筑起防御公事,与政变者展开巷战。暮色时分,一位忠于***和政权的年轻姑娘,手持燃烧的火炬,跃过障碍物,高呼“前进”的口号向敌人冲去,不幸中弹牺牲。从此,这位高擎火炬的勇敢姑娘就成了雕塑家心中追求自由的象征,另外,女神像的形体以巴特尔迪后来的妻子为原型创作,面容则取自他的母亲。

自由女神像基石上铭刻的犹太女诗人爱玛·拉扎露丝的十四行诗《新巨人》中的诗句:

欢迎你,

那些疲乏了的和贫困的,

挤在一起渴望自由呼吸的大众,

那熙熙攘攘的被遗弃了的,

可怜的人们。

把这些无家可归的

饱受颠沛的人们

一起交给我。

我高举起自由的灯火!

[编辑本段]自由女神像安装经过

1884年7月4日,用来组成150英尺高的塑像的铜板,在巴黎正式转交给美国驻巴黎大使。但是,不知是疏忽还是无能,美国政府竟不知把女神像置于何处。

一家公***福利基金会筹集了15万美元,想在曼哈顿对岸的贝德洛岛(即后来的自由岛)上建立起塑像的基座。但这些钱还不够。如果财源断绝,整个工程就要停顿。那只16英尺高、举着火炬的手早在1876年费城100周年纪念会上就展出过,然而这件珍贵礼物的主体却一直还留在法国。

拥有纽约《世界报》的普利策出于对自由的崇敬,同时也为了扩大报纸的影响,他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为建筑自由女神像基座的募捐运动。

普利策在《世界报》头版社论里指出,女神像的无处安身“对纽约市,对我们的***和国来说,是一种难以洗刷的耻辱!现在只有一个办法能够拯救女神,那就是我们必然尽快筹款。”我们不要期待百万富翁出这笔钱,自由女神不是法国百万富翁送给美国百万富翁的礼物,而是全体法国人民送给全体美国人民的礼物。”

在社论的最后,他诚挚地请求人们考虑这一呼吁,或多或少,务请捐赠为盼。

由衷的恳切与慷慨的言辞感动了公众,此后《世界报》不断刊出的建筑塑像的消息和言论,更把此种情绪推向高潮。普利策自己带头捐了250美元,并委派他的得力下属雷维斯负责筹款。

《世界报》计划为塑像筹集10万美元,而雷维斯在4个月内就筹集了7.5万美元,有12万人参加了募捐,从5分钱到250美元数目不等,表达了每个人对女神这一伟大形象的敬慕。雷维斯曾有这样的描述:“一个报纸竟然带动了一个民族的热情,这真是奇迹……以往从未有过一家报纸。对人民具有如此伟大的影响。每天我都能看到募捐运动中感人的新事,这些事实反映了人民对《世界报》的信任。对这种神圣的信任,《世界报》必须努力去捍卫。”

其它报纸对募捐无动于衷,表现出异常的冷漠。而《世界报》为了迎接自由女神的到来却干得热火朝天。1885年6月,法国运输船“叶塞莱”号运载着210箱塑像主件抵达美国,受到美国船队和《世界报》租用的“埃蒙斯”号的欢迎。到8月,《世界报》已为自由女神像筹集资金10.109万美元。

资金的保证使塑像的安装得以顺利进行。75名工人参加安装,成型的铜片用铆钉固定在铁骨架上。组装工作用了半年时间,仅铆钉就用了30万个。巨像高达160英尺,立在差不多同样高的基座上,如此高大沉重的女神,不仅要立得稳,而且还要经得起强劲的海风,为解决这一问题,建造巴黎铁塔的艾菲尔设计了一座有4支脚支立的铁塔型内撑结构,塔腿嵌入台基8米深处,使神像得以牢牢矗立海边。

经过长期努力,自由女神像这一光辉的工程终于完成。普利策与《世界报》的功劳,没有被人忘记。普利策频繁被邀,参加各种庆典,而出席庆祝会的许多显要、富翁,在资金短缺之际,却是不闻不问的。《世界报》曾这样评论用纹理细密的大理石铸造的神像底座:“需要捐款的时候,纽约那些吝啬的百万富翁们却对自由女神漫不经心,紧紧扣上自己的口袋。如果这底座的大理石有他们的心肠一半坚硬,即堪称头等大理石了。”

1886年10月26日,自由女神像揭幕。头戴桂冠、高举火炬、手执法典的自由女神像从此高高矗立在纽约港口,迎来海上船只,送走无数日夜。

法国 埃菲尔铁塔

埃菲尔铁塔(法语:La Tour Eiffel)是一座于1889年建成位于法国巴黎战神广场上的镂空结构铁塔,高300米,天线高24米,总高324米。埃菲尔铁塔得名于设计它的桥梁工程师居斯塔夫?埃菲尔。铁塔设计新颖独特,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技术杰作,因而成为法国和巴黎的一个重要景点和突出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