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文的人物评价

除执导影片,还兼任编剧、摄影和作曲,是青年导演中的多面手。周晓文是中国第五代导演中最早尝试商业操作的导演,1988年他拍的电影《疯狂的代价》被称之为新时期中国第一部娱乐电影,影片通过一个罪孽与复仇的情节设置,抓住罪与罚、果与报这个永恒主题,刻画出人性的复杂与丰富,同时影片又不失悬念突转、推理紧密、跌宕起伏等商业片元素,这使得影片在当年既斩获金鸡奖最佳剪辑奖及4项提名和夏威夷国际电影节荣誉奖,又成为西安电影制片厂的拷贝“功臣”。

然而重提这一“英雄往事”,对周晓文来说变得格外沉重。周晓文说,《疯狂的代价》以后,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电影逐渐开始娱乐化,但后来就走上了一条一味娱乐化的不归之路。周晓文回忆,1989年以前政府投资电影时代,中国电影有很多的种类,有主旋律的,有传记的,有突显导演个人艺术品质的,涌现了第五代导演、第六代导演现象,可是在上世纪90年代电影投资私人化以后,特别是9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电影就齐刷刷地只奔向一个目标――票房,曾经被电影艺术者视为灵魂的忧患意识和人性探讨都被淹没在了商业的操作之中,这也是为什么第六代导演之后中国再没有了“第几代导演”出现的根结所在。

周晓文把自己1996年拍的《秦颂》视为中国当代电影最后一部坚持最深沉挖掘人性的影片,不过,他也表示在投资电影私人化的大环境下,“票房挂帅”是可以理解的,甚至有些电影商直接将导演的收入与票房挂起钩来,也是存在合理的一面,但是如果是二者挂钩得太紧就会出现问题,因为导演在拍戏的时候如果每拍一个镜头就算计这个镜头拍出来能多吸引几个观众进电影院,那就容易忽略艺术创造。在周晓文看来,艺术创造和商业算计是不可能完美融合的,既有高标准的艺术又有高收入票房的影片,至少在当下的中国电影界属于神话。周晓文笑着说,就算是美国好莱坞大师斯皮尔伯格也达不到这种地步的,拍出《侏罗纪公园》和《人工智能》这样充满童心的大片的他,如果是自己投资的电影是决不会亲自执导的。

周晓文强调,好的艺术片是不缺票房的,在周晓文的心中,好的艺术片的标准是能够挖掘出人性中最打动人东西的作品,但在“票房挂帅”的影响下很难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