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动物园大门的那些往事

以下文章来源于《西城追忆》总第69期,作者杨晓燕

编者按:

春节假期,很多人出去游玩,提到必打卡的 旅游 景点,动物园一定当属其中。不论是北京本地居民,还是来京游客,北京动物园都在他们的 旅游 计划之中。

笔者在翻阅《西城追忆》这本杂志时,偶然看到关于北京动物园大门的故事,颇是有趣,于是和大家分享:

不论是久居北京的居民,还是曾经到过北京动物园游览的人,对北京动物园的正门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它具有浓厚的西洋建筑风格,有立柱、拱形门和带有精美雕刻的门头、门花。

凡是来到这里的人,多会驻足留影,记录下到此游览的美好瞬间。同样,这里也记录下诸多少年儿童幸福成长的历程。

这座大门,见证了北京动物园百年的 历史 变化;同时,记录了中国动物园事业发展的历程。

这座大门,可以说是北京一座有地标性质的建筑。

见证清王朝的灭亡

北京动物园的前身是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的 农事试验场 。开放初期,在正门的门花砖雕中间部位上,镌刻着“农事试验场”五个字。下部的门头部分,细细地看,你会发现除了植物、动物外、还刻有从事农事活动的图案。此外东边门洞砖雕靠近左上部的地方,嵌着一个“日”字;而西边门洞砖雕中接近左下部的地方,则嵌着一个“月”字。大概的寓意是,太阳从东面升起,西面落下吧。当时是凡有重要活动时,还会在正门处悬挂起青龙旗。

当年,商部上奏折给慈禧和光绪,请求在京师筹建农事试验场。其初衷是为学习西方先进经验, “开通风气,振兴农业” ,首善之区率先垂范。

农事试验场是在乐善园、继园、广善寺、惠安寺及周围部分官地的基础上所建,占地面积达1062亩(约71公顷)。营建历时两年。其主要分为三大部分:

一、动物园。占地面积仅1. 5公顷(约22亩),主要展出端方自德国购买回来的动物。

二、植物园。以国内外各种名贵花卉种植为主,还设有大温室。

三、农产品试验。在场内广泛种植自国内外采集来的粮、棉、桑、麻、茶、蔬菜、果树和豆类。

此外,还有各种不同风格的建筑,如现在仍保存完好的畅观楼、鬯春堂、豳风堂、荟芳轩、中式花园(今牡丹亭)等,及早已不存在的万字楼、东洋房等。初建成时,可谓包罗万象。除上述所列之外,还设有矿物、渔具、农具陈列室,动物、农产品标本室,理化室和试验室,茶厂、照相馆和咖啡馆等。门票售价为铜元八枚,孩童、跟役仍是半价票。如要参观动物园和植物园,均需要另外购票。动物园的票价为铜元八枚,植物园的票价为铜元四枚。

农事试验场东边为售票处,设有两个窗口,分别售男、女游客门票。男票为白色;女票为红色。游人入场由东门进,分男左女右。进门后,有人验票、剪票。在未对游客开放时,慈禧和光绪曾先期参观游览。

然而,农事试验场并不能挽救清政府的厄运。随着清朝统治的灭亡,农事试验场也失去其初建时的辉煌。

民国时期的每况愈下

民国初期,这里更名为 “中央农事试验场” 。正门上方多是悬挂红黄蓝白黑北洋政府的旗帜。1914年,在清末最后一名状元刘春霖继任农事试验场场长时,曾出现过短暂的辉煌。修葺动物兽舍,购买动物充实动物园,设专人制作动物标本。开设学堂,办讲习所等。

1929~ 1934年,门的匾额更名为 “国立北平天然博物院” 。此时,这里实际成为国立北平研究院的研究基地。受其影响,当时的西外大街,曾一度被称为“博物院路”。1934年后又恢复为农事试验场。

1941年后,更名 “园艺试验场” 。在此期间,日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实业总署多次下令,要求园艺试验场将动物园内饲养的狮豹全部毒死。在日本宪兵队几次来人督办,拖了近3个月后,园艺试验场不得不将动物园内的狮子、金钱豹毒死,其中一只幼狮尚在哺乳阶段。

动物园自建成后,始终没有变化,只在1943年时添建了猴山。

1945年2月,侵华日军将其作为储备后勤物资的仓库,被迫关闭。仅有较珍贵的鸵鸟、鹈鹕、天鹅、桃红鹦鹉和孔雀等13只动物被寄存至中山公园。而培育几十年的名贵花卉,几乎是毁于一旦。因用来养护花卉的温室,被日军改为浴室。许多名贵花卉被放在仓库及院中相继枯萎。

1947年初,准备重新开放时,将寄存的动物取回。而猛兽亭中只能将狮子、豹的标本置于其中。

1949年人民政府接收时,动物园只有3种十余只动物。这个“农场”则是满目疮痍,杂草丛生,虫害达到70%以上。

民国初期,为招引更多的人到农事试验场参观,曾在正门售票处,先后招收过4个身高2米以上的巨人在门口验票。最有名的应是在国立北平天然博物院时。当时的2个高人在门口验票,时常弯下腰来和小孩逗趣;也时常踮起脚,用手触摸大门上的砖雕。其中叫刘玉清的,还被带到美国好莱坞拍电影,后回国购房娶妻。此2人在鲁迅的文章中也曾提到过。

新中国成立后,动物园事业快速发展

1950年3月1日,经过整修后,以 “西郊公园” 的名称对外开放。西郊公园4个大字分别悬挂在正门的四根立柱上方。从目前掌握的照片看,此时正门上部原来嵌着“农事试验场”的字样,已改为双狮舞球,其下面还有一只蝙蝠。因这里频繁更名,不能确定究竟是何时改成此图案的。

1950年秋冬,时任中***中央副主席的刘少奇同志,到西郊公园看望他的老师王国光。之后,又在公园视察参观。当了解到因动物种类很少,游人买票进园后意见很大时,即对当时的园领导指示:“你们要把现有的动物饲养好,再设法收集一些国内的珍贵动物,有条件的时候,到苏联、欧洲等兄弟国家和他们进行动物交换,把世界上一些珍贵动物也收集来,供游人观赏,增加人们的动物科普知识,把北京的动物园办成全国最好的动物园。”

1951年5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在提到西郊公园发展时指出:西郊公园有发展前途,要建设为大规模的动物园,要作长远打算。如虎豹山、猴山等建设及研究动物的管理方法。有机会可能派人去苏联及东欧各民主国家参观动物园,吸取经验,以扩充首都动物园。此时,正值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百废待兴之时,为把首都的动物园办好,国务院指令拨款115亿元(旧币),用作国际动物交换费。

1952年开始,公园开始修建象房、 水禽湖、鸣禽馆、狮房、黑白熊山等兽舍。动物园的建设从原有的1.5公顷的占地中,逐步向公园的中部和东北部发展。

1955年2月,《北京市公园初步改进意见书》中,对西郊公园今后的发展明确提出:西郊公园除动物应该发展外,应以天然式动物因为原则。同年4月1日,经北京市人民政府决定,正式更名为 “北京动物园” 。牌画题字为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此时,动物园内展出的珍稀野生动物已达200种近千只。

正式定名后,动物园事业兴旺发达。

北京动物园正式命名之际,正值国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之中,国内各项工作都处于蓬勃向上之时。顺应全国的大好形势,北京动物园也大规模地实施建设。如在这一阶段建成的狮虎山、长颈鹿馆、熊猫馆、犀牛馆(今貘馆)、河马馆、羚羊馆等。此阶段不仅建动物馆舍最多,也是展出野生动物种类、数量激增的阶段。同时,聘请国内外专家组成科学技术委员会,与国内外动物园合作交流,科学知识的不断普及,使北京动物园在野生动物的饲养、管理、繁殖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不仅成功地首次饲养、展出了众多不同地域的野生动物,还使它们适应了北京的气候、环境,在北京动物园成功地繁殖成活后代。1955年北京动物园首次人工饲养大熊猫,到1963年就率先实现了大熊猫人工饲养条件下的繁殖成功。在国内外引起巨大的反响。

“文革”期间,北京动物园也遭受到很大的损失。动物交换工作处于停滞状态,动物种类和数量急遽下降。郭题字的“北京动物园”牌匾被捣毁,正门上部门花部分因有龙的图案被铲平。

公园大门不能没有牌匾,不得不在毛泽东的三首诗词中集出5个字制匾悬挂。自此,北京动物园有了“毛体”的牌匾。这也是今天,人们到北京动物园游览时,从不同的入口进园时,会看到存在两种字体门匾的原因。1987年,正门的门花部分依照片复原。仔细观看、比较,能发现雕刻技艺大不如前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北京动物园的各项工作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北京动物园已逐步成为野生动物饲养、展览、保护、研究的重要基地。在这里,40余处造型各异、具有现代化设施的动物馆舍掩映在碧水绿茵鲜花之间,为野生动物创造了适宜生存的生态环境,成为它们安息生子、繁衍后代的家园。

动物园人还在继续不断地 探索 、改造和创新,适宜不同野生动物生存的环境,为它们创造不是原生态,酷似原生态的生存环境。目前展出的约500种6000余只(不含海洋动物)野生动物,有50%以上的属种为国家I、II级保护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II、 III。这些宝贵的野生动物资源,为广大科学爱好者和少年儿童,提供了一个了解自然、学习和掌握野生动物知识的良好场所。

科研与科普工作,也取得不少佳绩。

1978年,采用人工授精方法繁殖大熊猫成功。

1988年,采用人工授精方法繁殖黑颈鹤、白鹤成功。

1989年6月,世界上第一只人工饲养下繁殖的朱鹮诞生在北京动物园。这些科研成果均获得国家级奖。

1998年,北京动物园被授予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

1999年,又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 科技 教育基地。

2000年,被国家 旅游 局认定批准为4A级 旅游 景区。

进入新世纪后,北京动物园又不断吸取、借鉴国内外动物园的先进经验,提出 “教育保护并举,安全服务并重” 的理念,一方面不断投资改善动物的生存环境,尽量营造动物原生态的生存环境,逐步提高动物的福利;另一方面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逐步完善游客的参观游览环境。为前来参观的游客提供四季常绿、三季花香,舒适、清新、优美的休憩场所。

2006年6月,北京动物园的前身——清农事试验场旧址,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动物园的正门,确是这旧址处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也可以称为北京市地标式的建筑之一。

斗转星移,岁月的流逝,记录了这座既古老又年轻的园门的 历史 ,也见证了京城日新月异的变化。唯一不变的是,北京动物园的大门,每天都在笑迎着来自国内外五湖四海的游客。

本文转自《西城追忆》总第69期,作者 杨晓燕,感谢授权转载。

有兴趣的老街坊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北京传统文化联盟”

后台回复“老故事”,

进入“西城老故事群”。

您身边如果有特别的人和事,

或者需要发布租房、寻人、寻物等信息,

都可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