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剧是壮族特有的戏剧。主要剧目有哪些?
壮剧是壮剧的总称。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和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广南一带。壮剧是在壮族民间文学、歌舞、说唱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清同治光绪年间演出。在发展过程中,有的还受到了汉族民间艺术和戏剧的影响。根据方言、唱腔、表演风格和流行区域的不同,壮剧可分为路楠壮剧、北麓壮剧、师公壮剧、富宁壮剧和广南壮剧。
壮剧又称壮剧,是在壮族民间文学、歌舞和说唱技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过去,壮族自称“布托”,意为“土著人”和“本地人”,并给壮族起绰号“长托”,意为“地方戏曲”,以区别于汉剧。壮剧常见的叫法有四种:1,板凳戏——一两个人坐在板凳上唱。2、门口场景——搬板凳在门口唱歌。3、平剧——在宽敞的平台上唱歌。4、巡戏——巡戏在村里唱。
壮族传统剧种有七种:流行于靖西、德保的德景木偶戏,流行于靖西、德保、那坡的马庄嫒戏,流行于田林、凌云、乐业县、百色等桂西地区的田林壮剧,流行于隆林的隆林壮剧,流行于文山富宁县、武鸣、河池、宜山、百色的富宁壮剧、广南壮剧。由于地域环境、方言、音乐唱腔、表演风格、伴奏乐器等方面的差异,壮剧产生了广西的北壮剧、南壮剧、壮士宫戏(又称石壮戏),云南的富宁壮剧、广南壮剧等。南鲁壮剧用南鲁壮语表演,主要分布在靖西、德保、那坡、天等、大新、田阳、田东等县。北陆壮剧是用北陆壮语表演的,主要分布在广西的田林、西林、隆林、凌云、乐业县、富宁、南南等县。据不完全统计,路楠壮剧有100多个传统剧目,北陆壮剧有200多个传统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