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确立了京韵大鼓的表演形式
京韵大鼓是由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发展而来,形成于京津两地的表演艺术形式,属于鼓词类曲艺音乐。
京韵大鼓唱词的基本句式是七字句,有的加入了嵌字、衬字及垛句。每篇唱词140—150句。用韵以北京十三辙为准,一个唱段大都一韵到底。京韵大鼓是唱中有说,说中有唱,所以韵白(包括在板眼节奏之内的韵白和没有板眼节奏的韵白)在演唱中也有重要的位置。
韵白讲究语气韵味,要半说半唱,与唱腔自然衔接。京韵大鼓的表演形式是一人站唱,演员自击鼓板掌握节奏,主要伴奏一般为三人,所操乐器为大三弦、四胡、琵琶,有时佐以低胡。
由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发展而来,形成于京津两地。以京韵大鼓闻名全国的首推刘宝全。由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发展而来,形成于京津两地。
河南木板大鼓传入天津、北京后,刘宝全改以北京的语音声调来吐字发音,吸收石韵书、马头调和京剧的一些唱法,创制新腔,专唱短篇曲目,称京韵大鼓,属于鼓词类曲艺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