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牧师日记》故事简介|欣赏|反思
1951黑白电影110分钟。
法国UGC电影公司出品
导演:罗伯特·布莱森(根据乔治·伯纳诺斯的同名小说改编)摄影:L-H·比瑞尔主要演员:克罗德·莱杜(饰演一名年轻的牧师)、让·里维尔(饰演伯爵)、玛丽·莫尼克·阿尔卡特(饰演伯爵夫人)、妮可·拉德米拉尔(饰演伯爵的女儿钱德尔)。
摘要
公开的日记。有一个男人的画外音:一个最近来到恩布里古尔的年轻牧师正在读一本日记。他只想在日记中向基督徒和上帝表露心迹。
窗外秋风萧瑟,一只白毛小狗从窗前跑过。年轻的牧师推着自行车走在泥泞的街道上。路上行人稀疏,一男一女交叉着手臂。牧师走近一栋破旧的建筑,把自行车靠在墙上,走进了大楼。在靠近窗户的小桌子上,年轻的牧师打开了他的日记,记录了他作为新教徒的感受。他的画外音:他的使命是在恩布里的古尔教区建立精神秩序。他计划建立一个山村储蓄银行和一个合作农场来帮助穷人,但没有人支持他。夜晚,虚弱的牧师躺在一张简单的木床上,孤独而难舍难分;一群年轻人有说有笑地从窗前走过。
早上,鸡叫。牧师靠着墙看了看四周:窗外仍然很悲伤。他作为主持人来到教堂,并准备在接受主礼时唱祷告词。孩子们依次从他身边走过,他们首先接受了耶稣的圣餐和血——面包和葡萄酒。一个名叫塞拉菲塔·达莫舍的15岁女孩拒绝离开教堂,但她没有专心致志地祈祷,而是盯着牧师美丽的眼睛。
第二天,伯爵带着两只猎获的兔子来到牧师家,但话不投机,伯爵匆匆离去。被忽视的牧师翻开日记,记录了他内心的孤独。他的画外音来了...
生病的牧师骑马去了医生的办公室。交谈中,医生坦率地告诉自己,他不相信上帝。医生的话深深地伤害了牧师。他深深感到村民的浅薄、固执、对实际利益的重视和对生活的厌倦是罪恶的温床。他的建议和劝诫收效甚微,但人们劝他不要过于执着于奉献。他神情恍惚地骑马回来了。路上,天下着雨。小女孩塞拉菲塔路过,与牧师交谈了一会儿,然后匆匆离去。她的书包落在雨中。牧师拿起书包去了小女孩的家。她母亲冷冷地和他说话,对他的说教不感兴趣。孤独再次占据了牧师的心。当他回到自己简陋的房间时,他发现了一张伯爵的女儿钱德尔写的短纸条,希望向牧师透露他压抑的内心。在闷热的小屋中,牧师又开始写下一天的感受。”他的画外音传来...我不能忘记我的职责。”教堂的钟声在我耳边回响。窗外,雨正在下...
一天,钱德来到教堂,告诉牧师她的秘密:她恨她的父亲,因为他与女管家路易斯小姐有染。她恨母亲的懦弱和冷漠,她甚至想去死。相信上帝能拯救灵魂的牧师答应和伯爵夫人谈谈。他无视伯爵夫妇的冷遇,再次来到伯爵府。他终于体会到了灵魂的痛苦:伯爵夫人因12年失去儿子的不幸而情绪低落,并将其发泄在命运和上帝身上;她意识到丈夫的不当行为,复仇的想法始终隐藏在她的心中;她也感受到了女儿的轻视。牧师耐心地说服伯爵夫人相信上帝的恩惠并得到救赎。在一次激烈的谈话中,伯爵夫人向牧师表达了她的悔恨,并决定皈依宗教。她甚至将珍藏多年的装有儿子头发的雕刻盒扔进了火中,以表达她的决心。牧师迅速从火中抢出小盒子,虔诚地为伯爵夫人祈祷。当天晚上,牧师收到了伯爵夫人的来信,诉说他的精神解放。那天晚上,伯爵夫人去世了。牧师拯救了她的灵魂,但却招来了谴责:人们指责他破坏了一个家庭。
在钱达尔的要求下,牧师再次来到伯爵家。然而,他遭到了伯爵的恶意诽谤,被扫地出门。牧师保持沉默,冒着暴风雨回到了小楼。在寒冷的棚屋里,他喝酒取暖,打开日记,写下忍受屈辱、恪守使命的愿望。他的画外音来了...
一天,当筋疲力尽的牧师再次去教堂履行他的日常职责时,他倒在了泥泞的道路上。一个女孩帮助他回到寒冷的小屋。天真的孩子告诉他:“每个人都认为你是一个神经质的酒鬼。”痛苦和失望击中了牧师的心:教区里没有人理解他为拯救人们的灵魂而付出的艰辛努力。出于无奈,他决定离开古尔·恩布里。教士背着一个小皮箱,在街上四处游荡,无依无靠,最后遇到了教士已经还俗多年的老同学达·弗里蒂,并在一间破旧的小屋里安顿了下来。精神和身体上的折磨最终使他卧床不起,所以他只能拿出日记,写下一些断断续续的话。在一个寒冷的冬日,他的双手无法捡起掉在地上的日记本,但他仍然不忘祝福女主人。他挣扎着,摇摇晃晃地走到窗前,裹紧他的黑色羊毛大衣,最后看了一眼这个世界...他死于胃癌。一个巨大的十字阴影投射在白色屏幕上。有一个缓慢的画外音:万物的秩序是由于上帝的存在。.....接着是耀眼的白光:经历基督受难的夜晚,迎接耶稣复活的早晨。
辨别和欣赏
电影《乡村牧师日记》在电影史上的意义在于它为文学作品的影视化改编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范例。
法国作家贝尔纳诺斯(1888-1948)创作了同名原著日记,以冷峻的笔调描写了宗教精神与道德堕落之间的斗争,塑造了一个接近耶稣基督的屈辱和自我牺牲的殉道者形象,展现了一个忠于神职的乡村牧师的艰辛和忧虑,揭示了他内心的挣扎、对自己人生使命的怀疑和对爱的本能。这是一部探索灵魂和表达人类思想的宗教小说。赞美人类的精神价值是这部作品的基调。
“电影极客”布莱森找到了一种新方法,在银幕上如实再现了这部“一流的头脑剧”。
将文学作品转变为银幕形象的通常方式是从原著中寻找情节、人物和与众不同的外部行动材料,以形成一部在戏剧中具有新平衡的“视觉”电影。然而,布莱森的理念是“一部杰出的文学作品的现实是作品本身”,对文学作品的描述离不开文字。他决心抓住主干,忠于原著。因此,他声称自己独特的改编策略是:只删不加;尊重原文,突出文学性。这是一个与“自由”改编截然不同的“忠实”改编。正如法国电影评论家安德烈·巴赞所说,这不是“怀着深深的敬意自由地吸收素材,以拍摄一部与原著和谐一致的电影而是以原著小说为基础,通过电影形式,构造出一部二次元作品。这不是一部与小说“可比”或“匹配”的电影;而是一种新的美学实体,仿佛它是一部由电影扩展的小说。"
为了实现既定的叙事策略,布莱森充分利用画外音作为复述原著小说的主要手段。电影中的画外音不是对事件的解释或内心独白,而是对原文的复述,不是主角对过去的回忆,而是以中性语气朗读的日记片段,从而保留了小说中的原话,就像来自采石场的完整大理石一样。为了忠实于原著,布莱森没有将牧师通过回忆录下的对话改写成对话以满足表演的需要,并尽力抹杀了原著小说中发生的真实对话节奏和平衡,使其被埋没在对稳定对话的刻意追求中,从而产生了一种有点超然的感觉。对文学性的刻意追求尤其体现在导演的选材倾向上:布莱斯·松原可以选择在原著中随处可见的生动、有质感、具体和有特色的视觉材料,而不是文学描述。然而,他反其道而行之,故意采取相反的方法。“与小说相比,电影更具文学性,但小说充满了具体的形象”(巴赞)。
通过影片看似忠实于原著的改编策略,我们可以看到布莱森的深刻思考和真实意图:伟大的灵魂戏剧不是通过外部行动而是通过灵魂活动来表达的,灵魂的交流是影片的核心。因此,电影将内心生活的运动视为唯一真实且唯一可感的运动。如果采用传统的改编方法,影片可能只是反映了乡村牧师的尴尬处境、平淡的日常和疾病的痛苦,编造了一个悲欢离合的故事,或成为社会学视角,但借助并突出了原著小说中的句子,它可以通过贯穿始终的画外音倾听灵魂深处的声音并保持艺术效果的统一感。
然而,“布莱森对原作的忠诚毕竟只是一种免费治疗的贷款,而链条只不过是对自由的装饰”(巴赞)。布莱森声称尊重原始文献,因为这比毫无理由地删除它对他更有利,因为尊重原始不仅是一种舒适的约束,而且是创造一种风格的辩证因素。正是通过对原著的坚守和对一些电影元素的尝试调动,布莱森使这部电影获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这部电影不需要演员表演一句台词,甚至不需要演员亲身体验,只需要跟着剧本走就可以了。这种处理方式不仅违背了演员的戏剧表演特点,而且与各种心理表达方式相冲突。例如,钱达尔在《告白》中的镜头仅使用闪烁的光影来呈现女主角的朦胧面孔,而不是通常的表演,面部表情被升华为一种符号。观众看到的不是演员面部对情境的瞬间反应,而是常态的存在,是内心冲突带来的痛苦的浓缩形式。
在压缩心理表达和戏剧的同时,布莱森辩证地处理了两种纯粹的真实:一是自然环境中没有人处理演员的脸和日常生活的真实;第二,原句的真实性。显然,原句的二维真实与摄像机直接捕捉的实物图像无法相互链接、延伸和整合;这两种现实的并列凸显了它们的本质区别。两者构成了平等的关系,各有各的手段、材料和风格。正是通过这种不同元素的分离,布莱森消除了非本质因素,并借助本体论的不一致性,突出了它们之间唯一的共同尺度——灵魂。
出于艺术的需要,影片中完全没有移动镜头。布莱森摒弃了让观众贴近主题、认同角色并成为事件积极参与者的电影元素,让观众能够冷静思考,而不会被廉价的悲伤所迷惑。
布莱尔森突破了图像和声音永远不能重复的规则。音画分离,或者说音画并行,是布莱森抽象与真实辩证法的延伸。他认为,借助声音和绘画的并行性,人们最终可以感受到灵魂的真实。这部电影最感人的时刻恰恰是语言和画面描述同一件事的那一段。在影片中,“声音的表达不是用来填充图像所代表的事件,而是用来渲染和扩展事件,就像小提琴琴弦发出的颤音一样”(巴赞)。如果我们只从图像的可见内容中寻找触摸美的原理,那很可能是徒劳的。这部电影的美学独特性在于它从图像开始,与声音相对应,图像和句子之间的关系逐渐发展,直到文字的作用最终比图像更突出。在电影的结尾,图像从屏幕上消失了,白色屏幕上出现了一个黑色的十字-屏幕上留下的唯一可见的语言符号。安德烈·巴赞为此兴奋地欢呼:“通过这个无可辩驳的美学范例,我们体验了一部精彩的纯电影杰作。”...在这里,没有画面、完全让位于文学的空银幕标志着电影现实主义的胜利...随着《乡村牧师日记》的问世,电影改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法国电影理论家勒皮尔说:这是“第一部电影和文学从思想到形式都同样表现出独特艺术性的电影”。
毕竟这部电影在电影改编艺术上有了新的发现。然而,深奥的结构,冰冷的风格,非* *的表演和没完没了的画外音很难引起观众的* * *声音,为了保留原文的精髓而放弃视觉形象的策略可能无法实现作者最初的审美意图。例如,重病的牧师在失去知觉前看到了婴儿的幻觉,这只能通过画外音来解释。图像只显示了他跌跌撞撞前进的外在形式,这确实很难显示主角复杂的内心活动,因此很难触及他的灵魂。也许,在对文学性的执着追求中,布莱森忽略了电影的多媒体本质:图像、文字和音乐。一个孤独的探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