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莫兰迪大师致敬!!

乔治·莫兰迪(Giorgio Morandi,1890年-1964)是意大利本土著名艺术家。乔治·莫兰迪一生不曾结婚,没有任何有关他的爱情记录。

许多人对他很好奇,因为他一生过着简朴的生活,淡泊名利,于是就称他为僧侣画家;又因他不曾离开波隆那,就认为他的作品区域性色彩太过浓厚,而称他为地方画家。与他往来密切的反而是文学评论家和作家。你不会常常看到他的作品,他大部分的作品为私人所收藏。最有机会看到他的画的地方,一个是米兰的贝拉美术馆,另一个就是他的故乡波隆那的莫兰迪美术馆 。

莫兰迪最特别,也是最受批评的,就是他的创作题材仅仅局限在几只瓶子和波隆那郊外的风景。这些瓶子在今天都还可以在他的画室中看到,它们是日常生活中随时可见的器物:水罐、水瓶、花瓶、油罐、方盒、圆盒或茶壶,平凡无奇;而画中的风景你也还能寻着他走过的路一一对照。就是这些瓶子和生活环境中的景,他画了一辈子,光油画就有1264张,而这还不包括素描、水彩和蚀刻版画等其它媒材。

为什么就只画瓶子?在1957年的访问中,莫兰迪曾提到:“那种由看得见的世界,也就是形体的世界所唤起的感觉和图像,是很难,甚至根本无法用定义和字汇来描述。事实上,它与日常生活中所感受的完全不一样,因为那个视觉所及的世界是由形体、颜色、空间和光线所决定的……我相信,没有任何东西比我们所看到的世界更抽象,更不真实。我们在物质世界所认知的所有事物,都并非如我们看到和了解的那般。物的质性当然存在,但却不具有任何我们附加在它身上的意义。”

莫兰迪钟情于瓶子,就是因为他认为,越是简单、平凡无奇的物,就越能从多余的诠释中解放。于是他借着不断反复排列这些形状单纯的瓶子,尝试推翻我们透过定义所认知的世界,而回归视觉观察的、纯粹形体的世界。

仔细看他的画,看看是什么因素定义了空间?是前后重迭的瓶子?是他们的影子?还是将画面切割为二,暗示上方的色块是墙壁,下方是桌面的(直线)?莫兰迪在挑战我们对物质世界的概念,我们看到的真是瓶子吗?如果是瓶子,为何没有材质的质感?为何瓶上的油彩笔触如此明显?会不会说它们是几何的图形还更加贴切些?画里有光线吗?是因为影子吗?还是因为颜色?莫兰迪画的全是老掉牙的题材——静物和风景,但是当你无法定义它们真是瓶子时,他的画要算做是现代还是传统?

有人说,莫兰迪的画是静的;有人说,他的瓶子在窃窃私语;有人说,看他的画时,会不由得安静下来。是颜色吧!如果你看过Masaccio或Piero della Francesco的壁画,你就会明白他画中的颜色从何而来。灰的、米白的、粉橘色、灰蓝色、土黄色,每个颜色就像画在石灰打底的墙上,渗入了灰色和白色调,失去了各自原本强烈而浓重的颜色,柔和而优雅地与其它的颜色调和在一起。

画中的安静,也来自瓶子的水平排列,它让我们的眼光随着瓶子的形状,缓缓从左到右移动,没有复杂构图的干扰。即使瓶子垂直放在画面中央,也因为几成正方形的画布,而使它达到视觉的完美平衡。1964年,莫兰迪完成了他这一生最后的一幅油画:油罐、长方形罐和圆球排列在画布上,像是紧密地靠在一起,但圆球和长罐的影子却悄悄透露它们与周遭的距离;画中的背景就和左边的锥形油罐相同颜色,而圆球左半边的颜色,又和桌子相同。莫兰迪刻意地安排、着色对象,并等待适当的光线,用颤抖而快速的笔触为他的瓶子留下最后的速写。终于物的形体和空间融在了一起,光影、空间、形体和色彩都成了最吊诡的定义……

1990年,是乔治·莫兰迪一百周年诞辰,波隆那市政府为了纪念这位画家,将数百年来一直是市政府所在的Palazzo d'Accurisio(阿库瑞奇欧皇宫)改建为莫兰迪美术馆,以纪念这位生死都为波隆那人的市民画家,他平凡而沈寂的一生像极了他的画作,静静的向观者展现最平凡的物和它最不平凡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