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多媒体的广播稿

各位通讯员朋友:

应有关领导之约,现冒昧地在此谈谈“广播稿的写作”。其实,我对广播稿的写作法,仅仅略知皮毛。充其量,是二三十年前给县广播站和云贵两省的广播电台投过稿,后又当过县广播电视台的总编辑;在去年所著的《新闻写作谭》一书中,还漂皮地谈了谈不同媒体稿件的写作,当然也谈了广播稿的写作。

在此,权当抛砖引玉。如有不对,欢迎批评指正。

一、广播稿的概念

1、广播的含义

广播,是指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的新闻传播工具。通过无线电波传送节目的称无线广播,通过导线传送节目的称有线广播;前者我们通常称为广播电台,后者则就叫广播。

2、广播稿的含义

广义地说,广播稿就是为了广播或广播电台的播出需要,所专门采写的文稿及相关音频资料,它主要包括消息、通讯、评论、访谈和录音报道等。

狭义地说,就是专为广播而采写的各类新闻稿件,特别是针对“新闻联播”节目而采写的消息或小通讯。

现在我们所说的广播稿,就是狭义的广播稿,是特指为我市广播电台的“新闻联播”节目而采写与制作的稿件和录音材料。

二、广播的社会作用和发展

广播同其他传媒形式一样,对人们的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说,如沟通作用、教化作用、动员作用、导向作用、感染作用、批评作用等等。社会越是发展,科技越是进步与发达,我们越是离不开信息传媒。广播、报纸、杂志、电视和互联网,分别是我们在从事各项社会活动时,获取信息的窗口和渠道之一,而且是尤为重要的窗口和渠道。

广播作为重要的传媒形式,它的历史并不长,还不到一百年时间,但是它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曾起过非常重要和重大的作用。在交通还不发达的上个世纪上半叶,甚至在八十年代以前,它以报纸不能望其项背的速度,将世界上刚刚发生的重大事件迅速传遍每个角落。二战时,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就是广播及时将信息传递给了整个中华民族以及全世界。歌剧《红岩》有这样一个情节,当渣滓洞里的江姐她们从广播里知道中华人民***和国成立了时,那万千感慨汇成欣喜与骄傲,她们一针一线在铁窗里绣五星红旗。一九七六年,我们僻远的玉屏,也同全国同时惊闻毛主席和周总理逝世,肝胆俱裂,天地失色。就是在交通和科技相当发达的今天,广播仍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在汽车司机、学生、工人和广大农村群体中仍然有着数量庞大的受众。尤其是在发生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广播的作用尤为突出。当然,因为电视和互联网的普及,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冲击着广播,但这并不妨碍它仍然是有着强大影响力的主流传媒形式。

广播是随着电台的产生应用而兴起的。十九世纪末,电台发明。仅仅二三十年的光景,广播电台便应运而生。世界上第一家正规广播电台,于1920年11月2日在美国诞生,它是美国商业部对西屋公司发给的一个商业性电台执照,其呼号是:KDKA。

我国最早的广播电台,是1922年美国人奥斯邦在上海成立的中国无线电公司与美资英文报纸《大陆报》创办的“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呼号XRO,于1923年1月23日晚间首次播出节目。中国人创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是哈尔滨无线电台的台长刘瀚于1926年建成并于10月1日广播的电台。1928年8月1日,南京国民政府创办“中央广播电台”。我们今天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其创立可追溯到1940年12月,即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49年3月,更名为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同年12月5日,再次更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至今如此。

贵州人民广播电台,创立于1950年1月1日。1949年11月15日,贵阳解放。12月31日,成立了贵阳人民广播电台。之后,全国统一各省的广播电台的称号,于是更名为贵州人民广播电台。贵州的广播电台的历史,还可往前追溯。1938年4月,为了“坚固播音壁垒”,对敌实施有效的广播和更有力地争取国际同情与支持,国民党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设“贵州广播电台”。

铜仁人民广播电台,于1999年10月1日正式开播,现开办有一套新闻综合调频广播,频率为FM103.6,发射功率1000瓦。

玉屏广播站,始建于1951年。当时叫玉屏县收音站,每日收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的国内外大事和时事政策等内容,而后送县领导阅,次日由《玉屏简报》印发。1956年6月,改名为玉屏县人民广播站;1961年又更名为玉屏县广播站;1984年并入县广播电视局。县广播站从建站时起,就坚持自办“玉屏新闻”节目。据《玉屏侗族自治县志》记载,播出的新闻稿件数量是:1987年,455篇;1988年,396篇;1989年,350篇;1991年180篇;1992年,390篇;1994年,1007篇;1995年,356篇。在1991至1995年间,有6个节目在地区获奖,有26篇稿件获省广播电台奖。从1985年至1988年间,我算是玉屏广播站最热心的通讯员之一,此时,也是我搞通讯报道的主要时段。我的稿件,被编辑们推荐到地区和省里评奖,得到了省地新闻部门的奖励,也得到了省军区和军分区的奖励。

因为种种原因,玉屏的广播节目难以为继,但广播仍然在发挥它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因为如此,我们大家要努力地勤奋采访,写出更加生动精彩和富有感染力、震撼力的广播稿。

三、广播稿的特点

说是广播稿的特点,其实指的是新闻稿件经广播这种传媒形式传输而表现出的特点。较之其他媒体形式而言,广播有其独到和特殊的地方,那就是靠声音来传递信息,受众通过听觉来获取与感知其信息内容。它的特点是:

1、传播速度快

在传统的四大媒体中,广播的传播速度是最为快速、最为迅捷的。这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第一,是它的工作程序。广播稿到了编辑部,经编审后,就可直接送达播音员播音,当即向受众直播或录播。相比报纸、杂志来说,就没有繁琐的排版、校对、付印、运输、发放等环节。电视新闻,制播程序也比广播繁琐得多。第二,是它灵活的时间。广播的“新闻联播”节目虽有固定的时间,但遇有重大或紧急新闻,可随到随播;一天24小时,随时可以发播要闻。然而,再快的报纸,常规也只能是每天一次,就算是特刊,也只可能偶尔地破例有一两期,而不可能对重大新闻随时印报。第三,是它自身的运行速度。广播信号的传输,是30万公里/秒。报纸、杂志是靠车辆运输,其速度可谓望尘莫及,与其不可同日而语。

2、传播范围广

同样,在传统的四大媒体中,广播的传播范围是最广的。广播广播,其“广”之得,大概来源于此。只要电台发射信号的功率足够强大,无论是在高山还是在江河,都能清晰地听到广播的声音。这一点,不但报刊望尘莫及,就是电视也不能相比,一是因为广播信号的波长和频率比电视信号更容易传输;二是收音机电视机更便于携带。

3、听觉感知

广播是用声音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适宜人的生活习惯,通过听觉作用于大脑,易于接受。对于只要听觉和思辨力正常的人,无论妇孺老幼都能接受,对识字能力和文化程度没有过高的要求,因而,拥有广泛的受众群体。再则,听广播就像听一个熟悉的人在述说,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富有亲和力。

4、简短清晰

广播稿通常都不长,以说清事情的原委为目的,多数稿子不到一分钟。短稿,线索单一,脉络清晰,不枝不蔓,不绕不拐,容易让人听清,不易分神。相对来说,在传统的四大媒体中,它的稿子长度是最短的。

四、广播新闻的种类

就广义的新闻种类而言,一般认为有两大类:一是客观实录类新闻,如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二是叙事说理类新闻,如述评、评论、社论、编辑部文章等。狭义的新闻种类,就是特指消息的种类。消息我们通常分为四种,即动态消息、典型消息、综合消息、述评消息。

广播新闻的种类,在此也可理解为狭义的消息,实际上也就是动态消息、典型消息、综合消息和述评消息四种。

但是,广播因其鲜明的用声音传播、用听觉感知的特性,决定了新闻种类有所不同。具体说,它有三种形式:一是单纯的文字稿;二是以录音配合文字的组合稿;三是以文字(语音)解说现场录音的实况稿。

录音和音效播放,是广播最鲜明的个性特色,广播新闻的种类也就离不开录音,具体有:录音报道、录音通讯、录音特写、录音访谈、配乐广播、广播对话、广播评论、重大集会和重要文艺、体育表演活动的实况转播等等。

五、广播稿的基本写法

广播稿在写作法则上,与写其他媒体稿件并无本质上的不同,都得遵循写作的一般程式和规则,都要费心费力地经营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然而,所不同的是,广播稿它是通过声音与听觉结合并相互作用的形式而体现出的一门语言艺术。在此,通常的新闻稿件写法作略,仅就广播稿的特殊之处,予以强调。

1、新闻稿件的构成要素和通常格式

新闻,此处特指消息,它有其固定的构成要件和基本格式,即固定的写作套路。

第一,新闻六要素:五个“W”和一个“H”即Who,What,When,Where,Why和How;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第二,消息五部件: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

怎样驾驭消息写作,怎样分布力量把握这五大部件?我的《新闻写作谭》中有篇文章叫《消息写作的重心与中心》,里面写道:“重心是标题与导语。重心,就是作者精力和功力的集中点、倾注点。标题和导语,浓缩与集聚了消息的主题思想和消息的核心内容,自然得倾其力量表现。……中心是主题与事实。中心,即主体部分的写作,它是作者思想意图的展示区,是消息主题思想的完整表达和基本事实以及细节的具体展示和呈现。”

2、广播稿写作的语言特点

要写好广播稿,就必须考虑到语言表现和听觉习惯的两个因素,在声与闻上下功夫。

第一,追求口语化,少用书面语。

听觉感官,是相对声音而言的,没有声音,自然没有听觉器官。而听觉器官长期适应于某种声音的频率或结构形式以后,也就养成了某种听觉习惯,一旦这种声音发生变化,听觉器官就难以适应。因此,广播稿一定要符合于日常的口语习惯,要尽可能口语化,适合听觉器官的接受与感知习惯。老舍先生说:“书面上美好的字,不一定在口中也是美好。……‘老李,说说,切莫冗长’!大概不如说:‘老李,说说,简单点’!后者现成,容易说,容易懂。”这里的一个“切莫冗长”和一个“简单点”,在听觉感知上,就有截然不同的效果。又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