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八佰》有什么故事?

一、历史上的八百:“我们为中国而生,死不足惜。”

1.淞沪会战

《八佰》根据1937淞沪会战结束后的材料改编,讲述了有“八佰英雄”之称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第88师524团一个加强营坚守苏州河沿岸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

淞沪会战于8月3日打响,1937。日本称之为“第二次上海事变”,这是抗日战争中中日双方的第一次大规模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最为惨烈的一次会战。

战争中随处可见平民百姓的伤亡。

淞沪会战于1937年8月打响,中日双方约1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斗本身持续了三个月。

日军投入8个师团2个旅20多万人,宣布伤亡4万多人;

中国军队投入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第87师、第88师、148师和62个旅80多万人,统计伤亡30万人。

国民党将领陈承志讲述了日军的残酷。

沪宋之战的惨烈和悲壮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但应该被所有中国人铭记。强烈推荐大家观看相关纪录片《生死之地——沪宋之战实录》。你可以在优酷上找到高清片源。

2.“四行独尊”:一场被世界捍卫的战争

1937年淞沪会战结束时,由于中日兵力悬殊,国军虽英勇作战,但还是沦陷了。为了保存有生力量,保卫南京,决定退守上海。

此时,临近“九国公约”签署国会议,各国代表已齐聚比利时布鲁塞尔。

蒋介石对这次会议充满了期待,希望通过“单枪匹马”向世界展示中国抗战的决心和信息,以赢得世界的同情和强国的干预和调停,因此他决定将第88师留在闸北,保卫上海。

第88师师长孙梁元最后派出一个加强营坚守苏州河以北,由谢晋元所属的第524团率领,他们的阵地就是影片中显示的四行仓库。

由团长谢晋元率领的400名士兵是最后一支坚守上海市区的中国部队。后来,他们被称为“四行独”——由于他们强大的势头,400人被外界称为“800人”。

这支队伍大多是湖北省维和部队的成员——年轻且缺乏战斗经验。

就这样,400多人不得不面对疯狂的日本军队,每个人心里都明白,去这里就是送死。

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他们孤军奋战四天五夜,创造了中外战争史上从未有过的独特景观——租界内的日本民众和英美记者不顾流弹,在对岸观看中日军队的激烈战斗。

战时的四排仓库和另一边的旁观者

“四方独”的英勇感染了每一个目睹这一切的人,也改变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军队的看法。即使中国军队伤亡惨重,但中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要求参军。

上海名医陈纯仁多年后回忆起那场战争并记录道:“八百壮士”说他们不需要任何援助,只想要一面国旗。

3.为什么坚持下来后就撤军了?

中日之间的持续战争给对岸的外国租界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在司航仓库的东南角,有两个巨大的煤气罐。一旦日军炮火偏离,煤气罐被炸毁起火,将危及租界百姓的安全,上海半壁江山将丢失。

巨大煤气罐的位置

外国租界当局通过外交渠道向中国政府发出照会,要求政府从人道主义立场下令撤离。

不久,蒋介石下达了撤军命令。

虽然无法接受,但军令如山,谢晋元不得不顾全大局,执行命令。

这就是影片结尾“八百勇士”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在枪林弹雨中冲过桥退入租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