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不安的视频1
《在不安的世界安静地活》是一本职场小说。作者王欣是时尚杂志编辑总监、专栏作者,他根据在时尚圈的工作经历和耳闻,写成了这部长篇小说。
演员姚晨,曾经这样评价本书:“这本小说,曲折、精彩、浮浮沉沉,一如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我想,这不仅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好故事,更是对这个闪着金光又罩着迷雾的行业的最佳注脚。”
歌手那英也称,这部小说好像给了她一双慧眼,让她突然看清了这花团锦簇又纷纷扰扰的时尚圈。
本书的主人公林墨,在大学毕业后,成为中国大饭店的公关专员,专门负责接待外宾以及举办外事活动的工作。
这份工作表面看起来光鲜亮丽,并且令林墨的许多同学羡慕不已,但是林墨自己却不这么认为,她甚至产生过辞职的念头。
辞职的原因起源于她的母亲。
一次,林墨私底下买了一整套西餐刀叉练习就餐礼仪,正好被母亲看到了,母亲对她说:“你是伺候人家老外吃饭的,又不是你和老外坐在一起吃饭。”
母亲的话如一根针扎在了林墨的心上,使林墨产生了想辞职的想法。
最后,令她毅然选择辞职的是一次贵宾的接待任务。对方是一位当红女星,因为来北京拍电影,剧组给女明星在中国大饭店安排了套房。
女明星到达北京的那一天,林墨所在的公关部上上下下全体出动,一起去机场接机。
林墨毕恭毕敬地站在机场通道的一侧,静候女明星的到来。女明星经过通道时,走到林墨面前问道:“你的手干净吗?”
林墨不知道是何用意,就说自己刚洗过手。
那位女明星把自己身上的貂皮大衣扔到了林墨手里就昂头向前走了。林墨双手捧着貂皮大衣,此刻她看到平时在她面前指指点点、耀武扬威的公关经理,正一边对女明星点头哈腰,一边为她开车门。
林墨突然意识到,她仿佛看到了自己未来的样子。因此,离职的想法更加强烈了。
辞职容易,但是林墨又在思考:找一份怎样的工作才算满意的呢?
正当林墨为另谋出路而犹豫的时候,一家名叫《风尚》的杂志社恰好来中国大饭店做推广。林墨因此认识了《风尚》的社长姜海。
《风尚》是一本高端时尚杂志,林墨连续购买了几期后,她发现自己从《风尚》里了解的外面世界,比她在中国大饭店工作一整年见识的还要多得多。
林墨鼓起勇气拨通了姜海的电话。当姜海知道林墨要来《风尚》应聘时,表示非常欢迎,他约林墨第二天下午到杂志社面谈。
当林墨找到位于京宝饭店的杂志社后,她打起了退堂鼓,因为简陋的办公楼,使林墨对《风尚》杂志的实力产生了怀疑。
林墨正在犹豫是否进去面试时,门卫问林墨要找谁,林墨说她是来《风尚》杂志面试的。
门卫告诉了林墨《风尚》杂志在四楼,林墨走进了电梯,来到了四层。
电梯门开后,她看到《风尚》杂志没有前台,于是她自己找到了社长办公室。
姜海对于林墨突然换工作的做法感到有些不解,林墨告诉姜海,自己不想干一份一眼能望到头的工作。
姜海听了,笑着说:“和我以前的想法差不多。”
姜海原在纺织工业总会做行业刊,觉得在单位成天熬着特没意思,而且工资少得可怜,因此他选择了出来创业。
姜海选择做高端时尚杂志,是因为在当时的九十年代初,这类刊物在国内杂志市场还是个空白。那时,很多的国际高端产品和服务正在进入中国,姜海认为它们需要一个平台做广告。
因此姜海申请了一个刊号,承包经营,自负盈亏。
当姜海得知林墨是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时,他很高兴,因为《风尚》杂志会接受大量的国际资讯和客户。
风尚公司刚刚成立不久,资金紧张,因此姜海给林墨的工资是500元底薪加提成。
虽然这份工资远远低于自己在中国大饭店的,但是林墨不想再继续做那种一眼就看到未来的伺候人的工作了,她看重的是《风尚》能给自己带来见识和成长。所以,林墨爽快地答应了姜海,接受了这份工作。
应聘结束后,林墨感到心里舒坦极了,这份工作虽然算不上特别完美,但却是自己向往的工作。
林墨要离开中国大饭店,她的经理对此非常不解,为了避免被挽留,林墨说自己准备出国留学。经理见她去意已决,便让她办理了辞职手续。
林墨辞职前,并没有告诉父母自己要换工作,当办理完辞职手续后,林墨回到家里,才告诉父母她辞职去了一家杂志社。
父母听后非常不理解,他们认为林墨在中国大饭店的工作既体面又能长见识。父亲气得把筷子狠狠地拍在桌子上。三个人闷闷不乐地吃完饭后,母亲也唉声叹气地收拾着碗筷。
虽然新工作没有得到父母的认可,但是林墨还是决定去《风尚》报到。
入职这天,姜海带领林墨参观了公司。
因为创刊不久,公司人员不多:有姜海的合伙人刘长波、负责《风尚》发行同时也负责拉广告的张涛、会计兼人事的于小娟,还有《风尚》主编郭晓月、编辑李艺和沈玫。
整个《风尚》杂志社加上林墨也就8个人。
林墨加入《风尚》的那一年是1993年,当时她23岁。
林墨熟悉了杂志社的流程后,姜海让刘长波带领林墨出去卖杂志。他们需要去一些高级写字楼,到公司一家家地上门推销。
三天过去了,林墨只卖出了两本杂志,她非常懊恼,而姜海却不急不躁。林墨问姜海:“你说这只出不进能行吗?”
姜海告诉林墨:“咱还有广告收入呢。”
《风尚》创刊后,实际情况没有预想的好,但也还能勉强地撑下去。当杂志社缺钱时,姜海经常从家里拿钱来补缺口。作为姜海的合伙人,刘长波也从家里拿钱来贴补《风尚》。
林墨跟随刘长波卖了一阵杂志后,她向姜海提出想去试试卖广告。
姜海告诉林墨,卖广告不容易,可能半年也开不了一单,但是林墨却说:“开一单的收入可以抵得上卖半年杂志的收入。”
从林墨身上,姜海感受到了一种要与他风雨同舟的信任感,因此姜海决定培养林墨。
他让林墨先负责接听广告热线电话。
林墨认真地记录着每个电话信息,以便回访,并且她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把客服信息汇总给姜海,并标注需要跟进的客户。
一天,张涛来找林墨一起吃午饭。他告诉林墨,自己接广告可以拿到10%的提成,但是因为林墨接的是客户电话,不属于主动开发客户,所以拿不到提成。
张涛告诉林墨,如果有客户下单,可以暗地里转给他,他们平分提成。
虽然林墨与张涛达成了私下协议,但是林墨知道自己和张涛不是一路人,她必须时刻防着这个会算计的男人。
当林墨把一个九万元的广告私下给了张涛时,张涛很兴奋。
拿了提成后,张涛把林墨约到了一家饭店,他把属于林墨的那部分提成给了林墨,却又有些不舍地说:“给你分钱我真是特难受。”好像这钱是他施舍给林墨的。
看到张涛那张贪婪而让人心生厌恶的嘴脸,林墨暗下决心,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与他合作。
当天下午,林墨就找了姜海,她申请去拉广告。姜海看到林墨志在必得,便告诉林墨,只要她能找到一个替她接电话的人,她就可以出去跑广告。
得到姜海的认可后,林墨去找张涛,她告诉张涛,她也要跑广告业务了。
张涛盯着林墨,他知道自己不可能再从林墨那里拿客户提成了。因此他只能冷冷地对林墨说:“祝你一切顺利。”
林墨从一家大商场找了一个叫马建红的导购来接替自己接听客户电话的工作,她开始专心跑广告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