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报告格式

 会写课题研究报告的格式么?我为大家精心推荐了?课题研究报告格式?,希望对您有帮助,如果你想看更多的范文可以关注范文栏目。

 篇一:课题研究报告格式

 一、标题

 可使用比正文大1-2号的字型与变化了的字体(黑体)来排列,上空2-3行,下空1-2行。

 二、署名

 接标题下一行,一般写上单位课题组?,在右上角打上一个?﹡?,然后在首页文末划一横线下面加注,也注上?﹡?号相呼应。加注时要标明课题的级别、性质、归属、立题年份、负责人姓名、成员(顾问)姓名、研究报告的撰写者以及一些谢辞。也可单独列一页,或放置正文末尾括号中,将具体的工作与成员予以说明。

 三、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内容摘要是对研究报告中所描述的背景、采用的主要方法、形成的结论与提出的新见解的简要说明,以100-300字为宜,接着单位课题组?空1-2行,其中?内容摘要?用中括号,变体字。

 关键词除了帮助检索之外,还在于可提醒本研究报告的阅读者着意理解所列词语,以2-5个为宜,紧接着?内容摘要?,其中?关键词?也用中括号,变体字。

 四、正文

 正文是教育科研报告的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问题的提出⑴是揭示问题或困难;⑵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⑶是研究现状的综述⑷是本课题关键概念的界定。

 2、课题研究目标 目标的确定与后文的研究效果分析的思路要一致,有一定的联系。

 课题研究报告格式标准课题研究报告格式标准

 3、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框架

 这一部分需说明自己对本课题研究思路的角度和特色,还要将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工具、研究步骤等方面的问题交代清楚。

 4、课题已经的内容与方法 这是研究成果的主体,是课题研究内容的全面展开。

 5、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结果是根据研究过程中搜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后展示的客观事实,它告诉我们最终得到什么,这些东西是什么。结果可用图直观表达,也可用文字简要说明。

 五、结论

 这是整个研究过程的结晶。它是在研究结果分析的基础上经过推理、判断、归纳而概括出更高一个层次的成果或观点。结论指出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今后应怎样办等。

 六、存在的问题与后续的研究

 七、报告落笔的时间:

 一般放在正文右下方。

 参考资料的基本格式

 引用对象 基本格式

 书籍类 作者名《书名》(出版社,?年?月版)

 刊物类 作者名《文章题目》(《刊物名》,?年第?版)

 报纸类 作者名《文章题目》(《报纸名》,?年?月?日)

 成果汇编

 一、封面

 说明课题来源、立题编号、课题名、课题负责人和承担单位、立题时间和结题时间等

 二、目录

 课题研究报告格式标准默认分类

 三、主报告

 正文小四号,1.5倍间距;大标题(题目)三号,粗黑体;一级子标题四号,黑体;二、三级标题与正文同字号,字体变。附件如篇幅较多,正文可用五号,单倍间距,标题字号相应缩小。

 四、附件

 包括课题申报表、研究方案、立项通知、子课题研究报告、有较强阶段特征的阶段研究报告、相关的研究论文、设计的相关材料(如调查表),相关的个案研究报告、教学设计、活动设计、相关成果的获奖证明及其他有关材料。(学生的作品一般不纳入汇编,在附典型教案或课堂实录时,还应加上相关的点评,以说明该个案对主成果的联系)

 温馨提示:课题研究报告没有固定模式,仅供参考。研究者根据实际情况

 篇二:课题研究报告格式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良好习惯的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的课外阅读都作了明确的要求。如对3~4年级的要求有:?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的要求有:?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吕叔湘先生也曾说:?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

 无论是《课程标准》这样的法规性文件,还是语文泰斗的忠告,都告诉我们,课外阅读不是可有可无的?滋补品?,而是与课内阅读同样重要的?正餐?。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们也能看到,语文能力强的小学生,几乎都从长期的课外阅读中受过益。所以现在我们的语文老师总是十分重视并鼓励学生多读文学作品及其他有益、健康的读物。

 但同时我们又发现现在的农村小学生多数不爱课外阅读,而且在有限的阅读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诸多不良的习惯。这些现状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终身阅读习惯的培养产生较严重的负面影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们有必要探寻农村小学生不爱阅读及课外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的客观因素和心理基础,并探索行之有效的矫正方法,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外阅读中去,最终使农村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二、研究目标

 探寻农村小学生不爱看课外书及课外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的客观原因、心理基础,并探索行之有效的矫正方法,最终培养农村小学生具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三、研究对象:

 农村小学三~六年级的学生。

 四、研究内容

 1、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在课题实施前对全校区三~六年级学生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包括:对阅读意识的调查、对阅读的材料的调查、对阅读的目的的调查、对阅读方法的调查。

 2、实施的策略:通过调查和分析,确定

 合理的实施策略,如激发阅读动机、指导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

 五、研究方法

 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六、研究步骤及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9.9至2010.1)

 制定课题方案,对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学习相关理论,并确定合理的实施策略。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0.3至2011.6)

 1、根据课题方案,在理论指导下实践。

 2、每个学期召开研讨会,汇报信息,总结交流经验,加强调控,不断改进实施策略。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1.9至2012.1)

 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展示研究成果。

 七、课题组人员情况及分工

 姓名成员情况分工陆立军小学高级教师。多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几次在富阳市论文比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组长。负责课题的全面实施,课题方案及研究报告的执笔,并指导和参与课题的实践。姚清波小学高级教师。多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曾分别在富阳市、浙江省、全国论文比赛中获奖。成员。负责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并参与课题的实践。包利芬小学高级教师。担任小学语文教学二十年。曾几次在富阳市论文比赛中获奖。成员。参与课题的实践。华玉兰小学高级教师。担任小学语文教学二十余年。曾在富阳市论文比赛中获奖。成员。参与课题的实践。八、成果形式

 阶段成果:在实施的同时,进行小结和调整,写出阶段性报告和有关论文。

 最终成果:结题报告,课题论文。

 九、机制保障

 1、学校重视。邀请课题研究专家和教学专家做课题顾问,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的课题研究组织。

 2、结合课题研究的需要,个人学习与集体学习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书籍,充实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有效指导教师的实践研究。

 3、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课题组每学期开展课题研究进展的研讨会,汇报信息,总结交流经验,对课题实施的达成情况定期进行评估,并加强调控,不断改进实施策略。

 鹿山中心小学谢家溪校区

 2010年3月

 ?小学数学开放性问题设计的研究?课题设计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大纲中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性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契机,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所以,数学开放性问题顺应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应运而生,它被认为是最富有教育价值的一种数学问题的题型,是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极佳切入口。

 目前,由于受到传

 统的教学方法束缚,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数学教材中习题基本上是为了使学生了解和牢记数学结论而设计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以死记硬背代替参与,以机械方法代替智力活动的倾向,这样大大抹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将大量采用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大胆推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而课堂教学也必将打破原来封闭的状态,努力创设一种动态、开放、主动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的态势。

 二、对课题的认识和研究目标

 (一)课题的认识

 最新研究认为,数学开放性问题是相对于条件完备、结论确定的传统封闭题而言的,是指那些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的,给学生形成了较大认知空隙的问题。它能冲破传统应用题具有的封闭性限制,具有探索性开放性、灵活性、多变性,可以给学生的思维创设一个更广泛的空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养成创新习惯,发展思维的创造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具有以下几种最突出的特征:

 1、内容的丰富性。开放题题材广泛,涉及面宽,贴进学生生活实际,背景新颖,内容深刻丰富。解法灵活,不像封闭性题目那样简单、乏味,单靠记忆、套模式来解题。

 2、形式的多样性。开放题呈现的形式多样化,除文字叙述外,还可以用表格、图画、对话等形式来安排设计,综合性强。不像封闭性习题形式那样单一的呈现及呆板的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