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群里指责家长是有损师德吗?
武汉江夏区一所幼儿教育机构,班级微信群中通知小孩报名参加舞蹈赛,李女士表示不参加。随后,园方负责人和李女士发生语言冲突,指责李女士“理你是把你的孩子当人,而不是把你当人”、“你就不配当妈”等。李女士对此感到愤怒。那么老师群里指责家长是否有损师德呢?
学校微信群本义是方便学生家长和老师沟通的平台,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了解和汇报学习相关情况。仅仅因为孩子不上舞蹈赛而指责家长“理你是把你的孩子当人,而不是把你当人”和“你就不配当妈”等”,这叫嚣的语气,让一个老师丢了师德。
诚然,学校组织舞蹈赛的初衷并无过错,呼吁家长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也是情有可原,对孩子可以起到一定的帮助。但本着自愿自主的原则,基于孩子学习状况和个人兴趣,家长有权利不让孩子参与。众所周知,给孩子报名各类艺术培训班必须遵从孩子意愿,不要以名次和荣誉作为与其它孩子攀比的标准,家长万不可给孩子强加压力。然而这位幼儿园的老师,最基本的道理都不懂,无理取闹式的指责家长,在笔者看来,是源于个人师德的丧失。在这位老师的眼里,家长和学生必须听从老师的安排,一旦有任何不服从,便会恶言相告,家长依然是家长,老师还是老师么?
近年来,学校教育管理部门的教师素质参差不齐,诸如虐待儿童等案件频频发生。可以想象,微信群里的人作为旁听者都能看到该老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语言带着讽刺的意味,丧失的是学校和老师的名声。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必须严格考核教师准入标准,对于在职教师必须保证定期考察,本着对孩子、家长负责的态度,严格规范教师的个人言行;另一方面,教师个人需,坚守职业道德,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关怀对待,用温暖重建师德。
微信是沟通的良好平台,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需谨慎,莫让一言不合产生骂名,避免类似悲剧再次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