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旺达酒店回顾

很久没看电影了,因为感觉想看或者值得看的电影很少。还好昨天看的卢旺达酒店没有让我失望。

这是一部战争电影,改编自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述了1994年鲁旺卡大屠杀的故事。事实上,卢旺达人原本是不分种族的。后来比利时殖民时期,为了便于管理,干脆把人分为胡图族和图西族。起初,仅占人口14%的图西族统治着85%的胡图族。后来比利时人离开卢旺达,认为为了社会稳定,应该把政权交给占多数的民族。于是胡图人开始把积累的怨气发泄到图西人身上。导火索是当时胡图族的总统专机被击落,于是胡图族以为是图西族叛军,趁机对图西族展开了令人毛骨悚然的种族屠杀。故事的主角是鹿王卡酒店的客房经理。他利用自己的胡图身份和卢旺达旅馆经理的身份庇护了1000多名难民。故事惊心动魄,感人至深。

看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辛德勒的名单》和《金陵十三钗》。也让我想起了益阳人的骄傲——何凤山。二战期间,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何凤山签发了数以千计(至少4000人)的犹太人签证到上海,拯救他们免于被纳粹杀害。2001年,以色列政府授予何凤山“国际正义人物”称号;2005年,联合国授予何凤山“中国的迅达”荣誉;2007年,以色列政府授予何凤山“荣誉市民”称号。

何凤山上任时,欧洲上空乌云密布,纳粹德国横行,掀起了反犹主义的恶性浪潮。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不久,希特勒下令所有驻奥地利的大使馆改为总领事馆。5月,南京国民政府任命原使馆代办何凤山为总领事。

纳粹煽动反犹主义,犹太人商店被摧毁,大量犹太人被送进集中营。面对灭绝,欧洲犹太人决定逃跑,希望逃离纳粹魔掌。然而,很难获得出国签证。

奥地利是欧洲第三大犹太人聚居地,总人口约1.85万。纳粹想灭绝这里的犹太人,规定集中营里的犹太人只要能离开奥地利就可以被释放,赶不走的就在集中营里被成批屠杀。所以,对于奥地利的犹太人来说,离开就意味着生存,不离开就意味着死亡。结果,犹太人想尽办法离开奥地利。

如果要离开,首先要有去目的国的签证。求生的欲望让成千上万的犹太人每天在领事馆之间奔波,但大多没有结果。

1938 7月13日,犹太难民问题国际会议在法国埃维昂召开。与会的32个国家都强调各种困难,纷纷对犹太人签证亮红灯,拒绝伸出援手。因此,被称为世界自由港的上海成为世界各地犹太人的首选目的地。奥地利驻华总领事馆成为犹太人获得“生死签证”的最后希望。

中国外交官何凤山不忍心看着犹太人死在维也纳。他向走投无路的奥地利犹太人伸出了援助之手,勇敢地打开了向犹太人发放签证的大门。

何凤山,《卢旺达饭店》中的保罗,《辛德勒的名单》中的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金陵十三钗》中的伪牧师,都是超越种族和国界的光辉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