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康达
1938年8月18日,延安电影艺术团在中国* * *的支持下成立,它的诞生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重要时刻,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新闻纪录片。
延安电影艺术团隶属于八路军总政治部。总政治部副主任谭政也是电影团团长。李肃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负责政治和组织工作。中国人民电影事业最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的袁任艺术指导(导演),著名电影摄影师、许任摄影。此外,林和都是从康达转来的学生。袁、和许是这个组合中仅有的三个拍过电影的人。
当年8月,袁从香港购买了全套16毫米摄影器材和数万米胶片,并动员战前曾与他一起在上海电通电影公司和明星公司工作过的摄影师从上海赶来工作。荷兰电影艺术家乔里斯·埃文斯(Joris Evans)来到中国拍摄纪录片。由于受阻,他不能去延安或其他抗日根据地拍摄,于是尤里斯决定把自己带来的Emo相机和胶卷交给袁等人,由他们带到延安继续拍摄。在中国* * *的安排下,刚从上海抵达武汉的吴印咸打车到约定的公路,接受了尤里斯的相机和胶卷。
1938 10 6月1日,延安电影集团在陕西黄帝陵拍摄了其首部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延安电影艺术团在延安的八年时间里,忠实记录了延安活跃的政治文化生活、党中央的重要活动和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先后拍摄了《延安与八路军》、《陕甘宁边区二参》、《中国生产者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随着抗日战争的结束和解放战争的逐步深入,这支不断壮大的新闻纪录片摄制组跟随解放战争的步伐,记录了这首中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书写的悲壮诗篇。1942年,长篇纪录片《产打结合》于1943年2月4日在延安首播,成为当时纪录片中的杰作,在人民电影史上写下了亮丽的一笔。
1939年秋,“延安电影集团”放映队成立。当时除了延安电影集团拍摄的新闻纪录片,大部分都是从前苏联运来的35 mm正片。如《十月的列宁》、《祖国的女儿》。与此同时,新四军华中抗日根据地也拍摄了一些新闻片,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进步文艺工作者薛伯清在1945拍摄的《彭雪枫师长追悼会》和《新四军骑兵兵团》,以及1946拍摄的《新四军军旅生活》。
1953年7月7日,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成立,其前身是延安电影集团。成立后,中央新影成为中国唯一一家制作新闻纪录片的专业工作室,出版新闻剪报,半个多世纪以来向社会发行了5000多部新闻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