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想
我们背负小小的行囊,走在时代的荒野上,一路孤苦而又满腹辛酸,去体验生命本身的价值,我们是在为了一些不起眼的、却又真切的生命意义的实现,正在付出我们的辛劳,尽管这些意义在这个时代的标尺上没有位置,但它们真实,只要它是真实的,我们就会在这些符合人性原则的真诚的努力中获得我们真实的生存意义。
我们每天的生活很真实,但有没有真实的意义?答案应该确实是有的,倘若没有意义,我们将无法生活,但是,我们对于日常生活的意义的基础却从未过问,譬如说,你正在阅读这篇文章,是你首先看到这样的一个标题,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你也希望得到答案,一起来思考,追问生命的意义,我们正在通过文字进行交流,这件事情本身就是有意义的,为什么呢?因为通过这个阅读,我会把自己的一些观念传达给你,引起你的思考,思考这些观念或许会对你的学习和生活有好的影响力,这就是你阅读这篇文章的价值所在,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意义所在。
我们慢慢说来,一起探讨意义所在,一个人每天会遇到很多的事情,也需要做很多事情,有些是有意义的,有些也是差强人意的,但我们必须认同在很多的时候,这些意义是一种被动认同的主流意识强加给的,更是一种自我默许和被同化,被定义化。
譬如你是一个高中生,没有读到理想的大学,你有多种选择,你可以继续复读再给自己一次努力尝试的机会,要么你也可以读一个职高,很快就可以找到一份工作自食其力,这个决定的意义在哪里?它的实际意义就是:你现在这样的身段,复读需要付出努力,也考验你的智商和心理承受的耐力,去职高就是提前走向就业,现在大学生都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别说一个高中生,所以你就等于缴枪认命了,这辈子的苦辣酸甜都得认命,因为大家都是这么认为的。
再譬如,你大学毕业了,发现就业的情况不妙,所以决定考研,这个决定有没有意义?其实意义也是很清楚的:为了避开不利的就业形势,你认为目前的情况无法让你得到一份理想的职业,那么什么是理想的职业?你会说这个职业应该给我以体面,应该给予我较高的收入,比较稳定等等,那么你为什么要求你的职业是高收入的、又是体面的?你会说是为了更好地生存,那么这个“更好地生存”的这个“好”的尺度是谁给你的?谁说的?
至此,一个普遍的回答就是:这是这个时代要求的,这个时代规定的,对了!正是如此!在我们所处的现实 社会 中,隐含着很多的规定性,正是这些规定性形成了我们各种行动的意义,以及所谓的理想。
有的人将来想做高级白领,有的人想干个自己的小企业,或者想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学者,或者什么重要人物,这种种愿望,你以为只是你自己的理想,其实是你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现实给了你一把尺度,它衡量优劣,区分进步与落后,它把那个标尺颁布给你,有了标尺,就有了普遍认同的意义,这样我们就很省心,我们会觉得事情很简单,无需寻觅意义而自寻烦恼,因为我们就生活在意义当中,有了客观世界现实的世代标尺,转化为我们心中的理想,并有了真正的领会和认同,也只有当我们把时代的意义标尺真正领悟到自己的内心,才能形成我们的生命理想。
并不是每个人的理想都是那么顺意的,人们追求理想的过程是真正的痛苦的,在哲人眼里,身体作为肉体,只是现象,它本质上是意志、冲动、渴望、欲望的综合体,从无机界到有机界,生于斯长于斯,生命的产生要求能量从低位向高位集中,而不是从高位向低位耗散,人类自诞生的那天起,就背负意义的重压,在不断的自我锻造中涅槃重生,痛苦是生命的本质感觉,我们每天都生活在痛苦之中,因为我们有生命,有生命的自觉意志,所以相对无机界,高灵长类的人的生命是通过痛苦体验刺激来达到自我意识和自我保持的,人生的第一句话,就是表达痛苦,婴儿出生时的第一个声音就是大哭,接生婆听到了,我们听到了,以之为幸福的呼唤,因为一个新的生命诞生了,但是婴儿本人实在是一次痛苦的挣扎,因为他要赢得第一次呼吸,从此以后每一次呼吸都是对死亡的威胁的抵抗,直到这种抵抗失败为止,这是人生的第一遭,第二个就是人还知道自己的欲望,从而不断寻找满足欲望的种种手段和途径,但每一次,他只是让她的欲望暂时得到满足,自然界为每一种动物所规定的欲望的种类都是有限度的,唯独人类却采用了聪明的方式来不断满足愿望,旧的欲望刚刚满足,新的欲望又滋生起来,结果就是欲壑难填,我们的生命就是靠不间断的痛苦的挣扎来保持自身的新陈迭代,所谓幸福只是痛苦的暂时性缺失,我们这个时代把这一点颂歌为进步和文明,其实这恰好是我们苦难的开始,欲望没玩没了地产生,每一种新的欲望造就一种新的痛苦,因为欲望和意义的驱使,没有办法停下来,人类没有解脱之路,总体上是一个悲剧。
叔本华认为有三种方式可以让我们暂时摆脱欲望、意志对我们的支配,那就是艺术、哲学和道德,不过都只是暂时的摆脱,就像我们在音乐中陶醉着,只是暂时远离现实世界的苦恼,我们不可能没完没了地置身其中,我们还得回归现实世界,一旦返回现实世界,我们原先在音乐欣赏中对现实世界的种种优越感就瞬间消失了。
那么,彻底的解脱是什么?是涅槃,切勿以为涅槃就是死,佛教讲的涅槃是超越生死的,不生也不死,这里面道理深的很,几句话说不清楚,简单地说我们每天都怕死,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如果我们干脆一下子跳入虚无之中,就是站在虚无一边返观生命,我们就不会仅仅眷恋那种与死直接相对的生,我们在虚无中才能返观到生命的真正意义,站在虚无的立场上,我们怎么生活?这个生活但然不再是对种种欲望之对象的眷恋,我们平时眷恋这个生活,因为总是执着于外物,执着于自我,我们平时的生活就是在这个意义上孪生的,这种孪生并没有沐浴到生命本来的光辉,我们每天蝇营狗苟,被各种外部的利害关系所牵连,来来去去,竞奔逐走,你又怎么才能把这种“恋”破戒掉?那你就干脆站在虚无中看待生命吧,在这样的境界中,生死的界限就模糊了,甚至消失了。
普通平庸的人没有崇高的苦难,只有琐碎的苦恼,在今天这样的时代,所谓的崇高早已经退场,儿时的梦想原来也只是一个梦而已,我们注定要平庸,我们更应当承认自己是个平庸的人,我们需要甘愿平庸,放下身段,承认平庸,我们只能用自己平凡而朴实的努力展现生命的价值,也是一种意义。
很多人说人生没有意义,包括一些很有思考能力的文人哲士,那也许只是他们回首人生的一声叹息或个体的生命体验而已,人类从诞生的那天起,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生命意义的思考,即便是哲学家的思考,也不能终解这个问题,人类总是在继续的寻找。
一个文人,在他的笔端,流淌出来的是他对生命意义的领会,它是凭借这种领会来描写现实生活的,这种描写不是对外部世界的简单思考,而是让现实生活的意义在他所写意的人生体验中透露出来,我们不必害怕在精神上流浪,在这种流浪中,我们在努力寻找,寻找儿时的理想,寻找现时的意义,寻找未来的方向,这种寻找犹如追逐星辰,我们永远触摸不到它,但我们希望它呈现,这星辰其实并非远在天上,而是其实在我们的心里。
今夜无语,月华如水心静无波,终于有片刻属于自己的静谧时光,轻倚窗前,看路上车来车往,深夜,如龙的车辆依然在穿流,疾驰而过不曾有片刻停留,匆匆的就如人生,如同似水的流年一闪而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夫复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