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模的故事》读后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民英模的故事》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民英模的故事》读后感1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人民英模的故事》的书,这是一本记录了许许多多英雄模范故事的书。

 书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他们中,有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士;有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力挽狂澜的伟人;也有生活在社会底层,默默奉献的一线工人……

 其中,令我印象犹为深刻的人物便是王进喜。

 旧中国的石油开采技术非常落后,许多西方国家讥讽中国是一个彻彻底底的“贫油国”。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加快了石油勘探工作,1960年,全国各地精兵强将汇集东北松辽平原,展开了大庆油田石油在会战。面对重重困难,王进喜铿锵有力的话语至今仍让激动万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庆油田!”一位硬汉发自肺腑的话,体现了报答祖国的拳拳之心。王进喜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一次,油井发生井喷,而井场又没有重晶石粉和搅拌机,王进喜奋不顾身带头跳进泥浆池,用自己的身体搅拌用以压制井喷的水泥。王进喜的行动和精神感动了所有人,所以,大家称他为“铁人”。

 为祖国奉献一切,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应该做的,也是必须做的。但是,往往社会上有许多人认为,一定要做些惊天动地的大事,才算是报效祖国。我认为,这个观点不够正确。就像王进喜一样,一个普通的石油工人,在平凡的岗位上,照样干出了惊人的业绩,体现了一个普通工人的报国情怀,尽管没有壮阔的历史背景,没能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同样感动了几代人。其实,祖国建设的各行各业都是重要的,缺了哪一行都不行,人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是报效祖国。雷锋就把自己比作一颗螺丝钉,乐意在细小岗位上发光发热。我觉得岗位不论大小,工作不论高低,贡献不论多少,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和开拓进取的精神最为重要。

 祖国的大家庭正是有了各尽其才的你我他,才变得生机勃勃、充满希望!

《人民英模的故事》读后感2

 梦,每个人都有一个英雄梦,希望能做大英雄,帮助人们罚奸除恶,得到人们的赞美和敬佩。可以谁会知道英雄背后的艰辛呢?

 人们只会看见英雄面前的风光,谁会知道到他用了多少的汗水多少的辛苦呢?自从看了这本书,我感触很多。让我知道到了许多道理,原来,谁都可以当英雄,只要你善良、真诚,有一颗善良的心,肯为人们付出,就会得到别人的赞美。但是他们不求回报,不求赞美。只为能替祖国进一份心力。

 这本书上,每个英雄们的故事,都让我敬佩、感动。有些人尽为别人的安全,牺牲自己。真是太勇敢。就如谭千秋老师来说吧,在地震时刻,他原本能逃出来的,但是他的善良不允许他只顾个人安危逃出来,他勇敢地用自己的身体,救出了三位学生。你们说,他不是我们“人民英模。”我们大声肯定地说:“是,是,是!”他的故事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流泪。

 希望大家能乐于帮助别人,让我们向英雄致敬,感谢你们,我们一定会向你们学习的!让祖国盛强!

《人民英模的故事》读后感3

 《人民英模的故事》一书让我品读了许久,这本书生动的记录了为新中国成立作出明显贡献的100位英雄前辈。

 一次次的翻阅,一张张的阅读,使我的心灵经受了震撼无比的洗礼。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将永远铭记在我的心中,使我永远不能忘怀;他们耳熟能详的名字更加在我心中加深了印象。

 这本书不仅介绍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还向我们介绍了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的人物。

 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中,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白芳礼爷爷,他靠蹬三轮车捐款35万元,读到这儿,我心中涌出许多令我不解的问题:一个蹬三轮车的人怎么有这么多钱?他是把自己的积蓄捐了吗?没有钱,他怎么生活?他为什么要捐这么多钱呢......这些问题促使我阅读了下去,不知不觉,白芳礼爷爷的形象在我心中高大起来,他任劳任怨,却无怨无悔;他无私奉献,却不图回报......

 曾经有人计算,这些年来,白芳礼爷爷捐款金额高达35万元。如果按每一公里收五角钱计算,白芳礼老人奉献的'是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8周的奔波劳累:他为了让孩子安心上学,用双脚一高一低踩出来的孩子们的学费。他先后资助了300多位大学生的学费与生活费,这是他每天不分早晚,用一滴地辛勤的汗水堆积出来的,来之不易,来之艰辛!

 他们的故事,他们的名字,令人感动,催人奋进......

《人民英模的故事》读后感4

 在这个愉快的暑假中,我细细地品读了《人民英模故事》这本书。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书中的每一位英雄,每一个“劳模”,都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公安系统的英模”任长霞教会了我在自己的岗位上要忠于职守;中***早期著名理论家”蔡和森教我要多读书,长知识;24岁的大学生张华教会了我在关键时刻舍己为人……

 著名作家张海迪在我们的印象中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其实她是一个残疾人,她认为自己的生命不会太长久了,便抓紧时间去学习。她克服了很大的痛苦,坚持学习,经过七、八个年头的努力,终于学会了外语,并且翻译了英国长篇小说《海边诊所》,完成了《轮椅上的梦》这部长篇小说。

 又一个醒目的题目“白芳礼:靠蹬三轮车捐款35万元”跃然纸上,35万元也许一个人一辈子都挣不到,但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却做到了。在敬佩地同时我心里产生了疑问:一个蹬三轮车的人竟然有这么多钱?他是不是捐走了自己所有的积蓄?他自己怎么生活呢?这些疑问深深地困扰着我,为了扫尽我脑海里的问号,我决定继续读下去。读着,读着,热泪不知不觉顺着我的脸颊流了下来。泪眼模糊中,眼前似乎屹立着一尊神光环绕的雕塑,那就是任劳任怨、爱心无限的白芳礼!那环绕他的正是奉献之光!

 当白芳礼回到河北老家,看到许多孩子没钱上学只能在田里干活的情景,他的心被刺痛了,他下定决心回天津重新蹬起跟了他大半辈子的三轮车,一蹬就是8年。一年365天,他没歇过一天。他曾在夏季烈日的炙烤下,昏倒了三轮车上;他曾在冬天大雪满地时,摔到沟里;他在感冒高烧到39摄氏度时,一边吞着退烧药,一边蹬车。就算是生病了,他仍然坚持着……他挣的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如果按蹬1公里三轮车收5角钱计算,他所走过的路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8周。“功夫不负有心人”,省吃俭用的白芳礼靠不辞辛苦地蹬三轮车积攒了近35万元钱,他把这些钱捐给了天津的多所大中小学,资助了近300名贫困学生,而他的个人生活几近乞丐,一年四季从头到脚穿的总是不配套的衣衫鞋帽,且那都是他从街头、路边或垃圾堆捡来的。每天的午饭总是两个馒头、一碗白开水,有时往开水里倒一点酱油,那就已经是“美味“了,他的私有财产账单上也是一个孤孤单单的零。他把物质生活压到最低点,却把能量释放到最高度,真是“可怜老人这份心”呀。

 白芳礼老人的事迹感人肺腑,他倾尽所能地把自己的“光”和“热”洒向众多需要帮助的芊芊学子。他身上有着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献给了人民,献给了希望工程。我们要像白芳礼老人一样,真切地关心他人,热忱地服务他人,衷心地回报社会。我们不仅要懂得从小事做起,懂得当别人遭遇痛苦和不幸时,竭尽全力地去帮助、救援和奉献。我们还要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服务人民,造福社会,并从中体会责任感和幸福感。当我们伸出自己的一双手,捧出自己的一颗心的时候,我们就会和他人心心相印,我们就会和社会紧紧相系,我们就会感到生命的强大,生活的充实,心灵的愉悦,奉献的幸福。

 从古到今,我们的祖先就有着勤劳、勇敢、智慧的优秀品质,这些“英雄”“劳模”们将它们诠释得淋漓尽致,我们也要将它们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