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战而胜的序言

独辟一座山

牛根生

中华民族是一个尚“和”的民族,连论述战争的《孙子兵法》都认为“和胜”高于“战胜”。高建华先生所著的《不战而胜》,承此根脉,芽接商场,可谓中国版的“蓝海战略”。

中国做咨询的人,既通理论又通实践的为数不多,既通东方又通西方的更为稀少,至于四者皆通的那就凤毛麟角了。难能可贵的是,高建华先生就属于这“凤毛中的一支,麟角中的一根”。

1. 突破·突围·突起

《不战而胜》的第一大贡献,在于试图系统地为新生企业或“老树抽新芽”的企业提供“切入指南”:放弃主流市场,直指次主流市场——放开大道,另辟蹊径,挺进无竞争领域!

今天的世界500大企业,当初无一例外都是从1岁活起,从小不点儿长起;但市场上都是巨人,“小不点儿”如何与“巨人”对阵?这个问题困挠着千千万万的企业。刚创立时,蒙牛在牛奶市场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上有价格高、保质期长的利乐砖,下有价格低、保质期短的塑料袋,我们做什么?最终,我们走了一条“中间路线”,首家推出价格居中、保质期居中的利乐枕,结果一炮打响,成为这一产品的领导者:“巨人”们虽然跟进,但在北京市场上,蒙牛一家的销量等于其他九大品牌的总销量。今天回过头来看,这正符合高先生所强调的“次主流市场”。

《不战而胜》的第二大贡献,在于企图结构一种框架,布局一种系统,推演一种必胜之势。能不能必胜,姑且不论,但其融会贯通之势,深入浅出之笔,的确令人欣慰。

2. 借得来·甩得开·悟得到

高建华先生在本书中还总结了“新三字经”:找对人,问对话,做对事!

这强调的是借谋、借力、借实践、借体验。

我自己在这方面深有体会——“背会”与“体会”的距离,不是一字之差,而是十万八千里。好比我经常说“要想知道,打个颠倒”,但要是你的屁股不挪位置,脑袋真的没法儿自动颠倒,因为别人的癌症永远不如你的感冒来得“涕一把,泪一把”地真切。再如游泳,默念上一千遍要领,第一次下水照样沉下去。

人生不可能事事行之,所以,找一个干过的明白人来指路,其效能不光是少走弯路的问题,而且是抢占阵地创造先机的问题。

当然,找人不是万能的,“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赫拉克利特),他的实践与你的实践永远都是两码事,“拐杖”不能代替“大腿”。

舞台下,你可以遍延名师;舞台上,指挥棒还得由你自己来纵情挥洒。

3. 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

人这一辈子,大概有三种境界:战而胜,不战而胜,超越胜负。

坚持“战而胜”理念的人,可能会打倒许多人,但冤冤相报,最终自己也多半会被别人撂倒在地,踩在脚下,“战而胜”常常导出“战而败”。

坚持“不战而胜”理念的人,压根不会和你在一个山头上厮杀,他会另辟一座山,重启一架鼓,再树一面旗,这叫“拿得起”。

山拿下了,使命完成了,荣誉搁下,令旗传承,自己走开,这叫“放得下”。世上能拿得起的人不少,但能放得下的人就不多了。拿起的东西越重,越不容易放下,平民百姓如此,帝王将相也很少例外。“放得下”其实既可能是社会层面上的一种开明,又可能是自我层面上的一种新生,因为人生的意义在于前进,不卸下泥担子就背不上金篓子,不迈出老房子就到不了新堡子,不蜕掉硬壳子就换不上软膀子。

权、钱、誉三者中,最难舍的往往是财富,古人就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说法。所以,一个人如果能够完成由聚财到散财的转变,由企业家到慈善家的飞跃,那么,就说明他已经理解了财富的本质——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大有就是大无,大无就是大有,这叫“想得开”。

既能“拿得起”,又能“放得下”,还能“想得开”,儒释道三者兼融,那就是“超越胜负”的境界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天下人度我,我度天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