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最后,为什么阿辰说看不到?
电影类型:电影/动作片
-
“明天晚上任何事情都会解决,你怕什么?一个十几年没回澳门的老人能做什么?如果他这么伟大,我也想见见他。”
当片尾的台词再次出现时,我不禁感叹:老姜!它是辣的。
不仅佩服洪先生,还佩服、司徒锦园、邱乃海。几个帅哥把电影拍得酷毙了,不得不仰视,以至于最近看了一部游达志导演的电影《废柴联盟》。虽然不满意,但还是喝了(部分掌声是给振宇哥的)。
《暗花》是我迄今为止看过的银河映像(或者说香港)最出色的电影——接近完美的那种。
“暗花”的意思大概是指黑社会为了杀一个人而付出的代价。这部电影就是围绕这样一朵“暗花”展开的。故事发生在澳门,Kigo和乔治(乔治?)十几年没回澳门的幕后老板洪先生“看不下去了”,决定收拾一下。所以纪子和乔治决定谈判对付洪先生。这时候突然冒出来Kiko要用500万暗花杀了George
男主角梁朝伟是一名警察,也是Kigo的得力助手。他的任务是在Kigo和George谈判之前确保不出意外(George想完全安全地和Kigo见面——明天晚上一切都会谈妥)。而刘青云则是一个杀手,一个洪先生派来办事的杀手。他的任务是在一些人的帮助下解决一切——粉碎Kigo和George的“废柴联盟”计划。
编剧很精彩——一天之内发生的一切都是安排好的(这些安排只有在电影的意义上才有可能),但看电影的时候,我感受到了无限的可能,只到最后——突如其来的镜头让人为洪老师倾倒,悬念终于结束。如果说最初的悬念在魏超和乔治在码头相遇时得到了放松,那么魏超的死于莫名其妙的被杀则是故事的高潮,也体现了编剧的天才——骨子里的一股黑色味道。
一开始香港黑帮片都是正义与邪恶的战斗。主人公靠自己战胜了邪恶,得到了一个美丽的女人。同样的是,当男主角最后伤痕累累的时候,大批警察赶到,美女也往往在这个时候赶来。这种情况从吴宇森的《英雄本色》(可笑)开始改变,描写兄弟朋友之间的情谊,成为经典。但是《暗花》又是一个变化。本片没有正义与邪恶的讨论——片中没有所谓的“好人”,只是把视角投在了故事悬念的营造上,人物的自私与恐慌上。——(有点像关于武侠小说风格的讨论)
当然,暗花比暗战更精彩。暗战只有一点暗,暗花暗无出路。梁朝伟在这里的表现是一个意外的惊喜。我从没想过他可以这么冷酷残忍,我只猜到了开头,却没猜到结局。原来最残忍的不是阿陈,也不是洪先生,而是。
梁朝伟和刘青云的演技在影片中非常重要。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形象和过去不一样了,一个光头,一个小胡须,现在特别酷,特别适合电影的风格。刘青云(虽然我认为吴镇宇更完美)极其成功地展示了一个杀手的冷酷和力量,他走路的姿势和看人的眼神最引人注目。相比刘青云这个角色,梁朝伟的表演似乎更冷静、更深刻、更复杂、更精彩,尤其是他看到乔治穿过17出口的时候——啧啧!除此之外,其他几个角色也很有意思,很有特色,比如邵美琪演的那个女人,从头到尾都被打得差点认不出来。郑浩南打了少荣(少荣!你是在讽刺张国荣吗?)也很传神,但是被大家吹捧的林雪(我觉得大家的吹捧太过分了,尤杜最多只是把他当个特别的演员,就像那个胖老头一样)。
电影中有很多细节,比如青云头后的暗花图案(在他的衣服和另一个杀手的衣服上也有),给人一种邪恶神秘的味道。比如用一颗弹珠来表达不可控制的命运,用一条白毛巾擦汗来表达人物紧张的心情。当青云在餐厅黑暗的角落里等电话时,魏超推门进来了。突然,一道诡异的白色阳光射进来,黑白分明的判断感油然而生。把灰尘夸张成一个长长的漂浮在牢房里的深色花朵形状,很有创意。
需要提醒的是电影中的暴力镜头。从一开始就是各种Kigo和George打架的场景,很有事实性。在文本中,这类镜头频繁出现,尤其是魏超,将暴力警察(勾结黑帮)表现得淋漓尽致。青云摸窗的镜头也很酷。其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酷,还有残忍或残忍。当然最后玻璃厂的枪战场面还是很经典的。两个对手的角色互换了——警察变成了逃犯,杀手从黑暗变成了光明。青云在片中的面部表情不断闪烁,而魏超的光头却始终异常,只是偶尔出现在镜子里,诡异至极。最后青云的头被一块玻璃割掉,暴力到了极点——
另外,我很喜欢这部电影的音乐。刘以达曾经说过,最好的配乐是听不见的音乐。暗花里的音乐就是这种情况。不是听不见,而是完全融入剧情,就像索普的泳衣一样。
本片制作于1998,是澳门回归前夕。有人认为影片有意无意地影射。当然,你也可以这么想。洪先生可以理解为洪先生(红色,当然是红色中国的红色),“洪”(洪门)本身也是从中国传到港澳的。凯歌可以理解为澳大利亚,乔治(外文名)可以理解为葡萄牙,洪先生重新掌权不言而喻。影片的基调也是一种恐慌的感觉,这似乎是澳大利亚一些人的真实心态。当然,这只是幻想,我也只是瞎说,更重要的是,我不在乎这些。
“明天晚上任何事情都会解决,你怕什么?一个十几年没回澳门的老人能做什么?如果他这么伟大,我也想见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