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乱华是什么意思

五胡乱华,中国历史名词,意指中国西晋时期北边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期间衰弱之际,夺取西晋政权,形成与南方政权鼎立之势。

五胡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的游牧部落联盟。百余年间,草原各族及汉族在华北地区建立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的国家,其中存在时间较长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有五胡十六国。五胡乱华破坏了中原的政权和经济架构,但也使北方游牧民族与汉地汉族产生文化经济交往。由于汉族人口从黄河流域大规模迁移至汉地南部的长江和珠江流域,史称衣冠南渡,进一步增进了南方的俚族等少数民族与汉族的文化和经济联系。

来源中国传统上,外族都可以被泛称为胡人。在秦汉时,冒顿统一各族,形成匈奴帝国,成为北方诸胡的代表,因此,胡人有时成为匈奴的同义词。在东汉末年,北方各游牧民族,包括乌桓、羯、鲜卑、匈奴等,皆被称为胡人。在此时,也出现五胡或诸胡的说法。

五胡这个名称的来源,学界有所争议。从比较早的有关记载来看,胡人的称谓最初仅限于匈奴所处的河套地区,其他临近地带的游牧族之前大多被称为戎或狄。至秦末汉初,匈奴开始形成为一个领地很广的大型帝国,至冒顿单于统治时期,匈奴击败了其西境以月氏为首的诸多羌族部落及个别氐族部落的联盟,还击败了其东境打着东胡旗号的乌桓、鲜卑等部。这些被打败的部落自然也就被纳入到了匈奴的势力范围内。由于匈奴以胡自称,又适逢西汉初期汉匈和解,于是这些被匈奴降服的包括氐、羌、鲜卑在内的各个游牧族也一律被当时的汉人视为胡人看待,其被匈奴占领的游牧地带也都被默许为胡地。此后汉匈决裂,故此又多以匈奴一词来作为汉军主要作战对象的专称,以避免将这个部落体中其他各族同时摆放在敌对的位置上。王树民、孙仲汇、雷家骥等人认为,五胡即五部胡,源自刘渊领导的五部匈奴。但在这个时期的史书中,五胡常被当成所有胡人的泛称,未特定指某个种族,在谈到匈奴时,通常称其为匈奴,因此这个说法未得到学界一致认同。陈寅恪认为,五胡之名,起自于五德终始说,是图纬符命思想下的产物,并不特定指某个种族。周一良也支持这个说法。

北魏史学家崔鸿以其中十六个国家撰写了十六国春秋,因此中国史家又称此时期为五胡十六国。唐朝官方编辑的史书,如晋书等,由于诸胡入侵中华伴随着大规模种族灭绝行为,凡有此类性质都不被认为是正统国家,五胡乱华造成中国平民大规模减少,汉人不得不渡河南迁,中华正统政权南迁,史称衣冠南渡。南宋洪迈在容斋随笔中,首次提出五胡乱华这个名词。条中列举7个人_刘聪、刘曜、石勒、石虎、慕容_、苻坚、慕容垂。但这7个人,分属4个民族,即匈奴、鲜卑、羯、氐,因此五胡概念在南宋时仍未完全确定。王应麟将五胡解释为刘渊匈奴,石勒羯,慕容鲜卑,苻洪氐,姚苌羌。元胡三省注资治通鉴时,将五胡定义为匈奴、羯、鲜卑、氐、羌。在胡三省之后,五胡即匈奴、羯、鲜卑、氐、羌这个定义开始被广泛接受。

起因汉朝在击败匈奴后,除了远遁到塞外的游牧民,留在原地的匈奴民族,受到汉王朝控制。

46年之后,东汉朝廷常以招引或强制的方式,将边疆的北方草原各族内迁,以便监控各族或是增加兵源和劳动力。朝廷有意识的削弱游牧民族的势力,降低其地位,以方使控制。

曹操开始,魏晋就不遗余力将匈奴、羯、氏、鲜卑、羌等各少数民族内徙,胡人已入居关中及泾水、渭水流域,对晋都洛阳形成包围之势。晋惠帝当时,发生了氐帅齐万年之乱,江统写下徙戎论,他看出潜在的少数民族问题,于是主张徙民,但由于贾南风专政,所以并没有采纳江统的建言。在晋惠帝时期的八王之乱以后,晋室分裂,国力空虚,民生凋敝,汉族的军事力量迅速衰退。胡人趁机起兵南下争夺中原地区的控制权,于是中原大乱,史称五胡乱华。

过程五胡乱华是由氐族及匈奴族揭开序幕。304年冬天,氐族领袖李雄占成都,自称成都王;史称成汉,匈奴贵族刘渊起兵于离石,国号汉。是五胡建国的开始。

晋怀帝永嘉四年,刘渊死,其子刘聪杀太子刘和即位。

311年四月,刘聪部下石勒歼晋军十多万人于苦县宁平城,并俘杀太尉王衍等人。刘聪又遣大将呼延晏率兵攻洛阳,屡败晋军,前后歼灭三万余人。六月呼延晏到达洛阳,刘曜等人带兵前来会合,攻破洛阳,纵容部下抢掠,俘虏晋怀帝,杀太子、宗室、官员及士兵百姓三万多人,并大肆发掘陵墓、焚毁宫殿,史称永嘉之祸或永嘉之乱等。

313年,刘聪毒死了晋怀帝。怀帝侄司马业,在长安登基,是为晋愍帝。

316年前赵刘曜攻长安,俘虏晋愍帝。

317年晋愍帝被杀,士族王导、王敦等,扶植晋朝远房宗室司马睿,在建康登基,是为晋元帝,历时五十二年的西晋灭亡,东晋开始。

影响永嘉之乱以后,华北长期陷于战争,民生经济大受破坏,人口锐减,晋室政权南下,改都建康,建立了东晋。

五胡乱华时,又有大量的西北诸胡和北方的鲜卑迁入中原。晋纪、晋书记录当时永嘉丧乱,中原士族十不存一。唐编晋书卷65王导传据说: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洛阳倾覆以后,中原的士族男女十有六七到长江下游的江南避难。随着东晋政权在南方的建立,北方人口向南方迁移的规模更大。截至南朝刘宋初年,南渡人口已近30万户,达到90多万。这些南迁的北人,给南方注入了新的活力。北方汉人能走的都走了,不能走的纠合宗族乡党建立坞堡以自保。匈奴、羯等族军队所到之处,屠城掠地千里。

原先在中原地区的士族、仕人、农民、手工业者、商贾等也纷纷逃亡到南方去,他们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使江淮和江南地区日渐富庶和繁华,最终在南北朝时期取代中原而成为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

迁到南方的中原部族与当地的人民和百越各族相融合,形成了一种包含江南特质的新兴文化;华北的六族之间进行了长期混战和厮杀,到五胡乱华的后期,除汉族和鲜卑族仍保持其势力与明显的民族认同外,匈奴、羯、羌、氐战败后或被大量屠杀,或是逐渐被同化,鲜卑族拓拔部最终获取胜利,建立北魏之后逐渐统治华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