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和无厘头在电影风格上有何异同?
从认知功能、心理补偿功能和“明星制”三个方面与内地喜剧电影进行比较;
首先,从社会认知功能的角度来看
香港无厘头喜剧电影(尤其是周星驰)可以说是香港普通人生活的完美写照,有助于观众了解社会,审视自己。香港已经完成了从一个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的转型,很多传统观念可以说已经过时或者说已经过时。且重利轻义,人情冷。
二、从心理补偿功能的角度看
香港无厘头喜剧片的电影形象大多很简单,不像某些西方电影里的人物那么复杂,那么变态,或者精神分裂,那么不理智。而是倾向于把香港人的精神危机隐藏得很深,用一些夸张的、极端情绪化的形式(尤其是周星驰)来掩盖,让观众感受到社会生活的新鲜活跃状态,了解下层民众的疾苦,不嘲笑他们的共性,也不揭穿他们。
另一方面,大陆喜剧片缺乏这种制造成功感,不知道如何完美塑造普通观众能认同的形象。这是由计划电影向市场电影转变过程中的不适应造成的。长此以往,就会处于畸形发展的不健康状态。
第三,从“明星制”来看
香港无厘头喜剧电影造就了一批喜剧明星,如周星驰、吴孟达、罗家英、麦家和许冠文。它们都可以说是娱乐电影畅销的保证,密切维系着电影与观众之间的关系。
然而,在中国大陆很少有明星能接触喜剧。各种比较之后,我们该怎么办?首先,大陆喜剧片应该成为下层阶级的代言人。通过塑造社会形象,让受众认识自己,定义自己。经过感受和思考,他们会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欲望,会想办法表达自己的想法。当影片中的形象普遍引起欣赏欲望,使观众心甘情愿地认同时,必然凝结着观众的整体性格、集体心理和普遍的感受与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