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陵兰岛的由来

格陵兰——“绿色陆地”的由来

格陵兰岛位于北美洲东北部,介于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间,面积达217万多平方千米,相当于其宗主国丹麦领土的50倍,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格陵兰有84%的地区被重重冰山和道道冰川覆盖着,这里无论是高山还是平原,都是银装素裹、白雪皑皑,但是它的名字却十分美丽动人。“格陵兰(Greenland)”的英文之意是“绿色陆地”,追溯其由来有着这样一个典故:据古代北欧传统记载,公元982年,挪威有一个海盗,叫埃里克·德雷德,他从冰岛出发,独驾扁舟,远涉重洋、在浪迹天涯中发现格陵兰南部一个小山谷里、有一片方圆不到一平方千米的水草地,于是他回到冰岛就大肆宣扬他发现了一块“绿色陆地”。由此,这“绿色陆地”就作为世界第一大岛的名称流传至今。

“格陵兰岛”与其名称极不相称,这里地处高纬度地区、气候严酷,一年四季、风暴凛冽,冰雪难以消融,岛上的降水也以降雪为主,格陵兰岛只是在周围沿海地区有一条狭窄地带没有冰雪,属无冰区,最大的无冰区不是在气候较温和的南部和西部,而是在气候酷寒的北部佩里兰德地区,那里气候干旱,雨量稀少,风暴怒吼,到处是一片荒无人烟的沙漠,有“北极撒哈拉”之称。

岛上的植物非常稀少。绝大部分地区寸草不生,只是在气候较温和湿润的西部和南部,生长一些极低等的植物如地衣、苔藓等,在东南部的一些深山峡谷中,有少量的灌木丛和草地可供爱斯基摩人(因纽特人)放牧。南部的一个深谷中生长着寥寥无几高不过四五米的白桦树和柳树,被称为格陵兰唯一的“森林”。

格陵兰并不是开天辟地就是如此酷寒的,据考证,远古时代,格陵兰和北冰洋地区气候非常温和湿润,那时,岛上树繁叶茂,群莺乱飞,呈现一派花红柳绿、生机盎然的景象,那时的格陵兰可谓是一片真正的“绿色陆地”。现在,人们在这一地区覆盖着冰块的海岸峭壁上,还时常发现热带和亚热带的动植物遗骸,如犀牛、野马以及银杏树等,就是一个生动的明证。只是经过大约1000万年的变迁,才变成如今这样严寒的气候。随着地球的日益变暖和大陆飘移,可以预见,在地球下一个温暖期,格陵兰真的会变成一块阳光灿烂、满岛春色的“绿色陆地”,重返昔日的光彩。

格陵兰岛既是地球上最大的岛屿,也是大部分面积(84%)被冰雪覆盖的岛屿。格陵兰岛的大陆冰川(或称冰盖)的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其冰层平均厚度达到2300米,与南极大陆冰盖的平均厚度差不多。格陵兰岛所含有的冰雪总量为300万立方公里,占全球淡水总量的5.4%如果格陵兰岛的冰雪全部消融,全球海平面将上升7.5米。而如果南极的冰雪全部消融,全球海平面就会上升66米。

在格陵兰岛那深广无边的白色寒冷世界里,降雪无法融化,于是年复一年地积累起来。新雪轻松柔软,每立方米重100公斤。实际上,新雪直接飘落冰面的机会并不多。由于常年狂风大作,六角形雪花在风中飞舞碰撞,渐渐磨去棱角,变成水泥粉一样的积雪,随风掉落在冰面,形成风积雪。风积雪的密度比新雪大,每立方米重400公斤。降雪一层覆盖一层,随着深度和压力的增加,新雪渐渐变成由细小雪晶粒组成的粒雪。到70~100米深时,雪晶体互相融合,雪晶体颗粒之间的空气被压缩成一个个独立的小气泡,变成白色的气泡冰,或称新冰,新冰的密度达到每立方米820公斤。当埋藏深度超过1200米时,巨大的压力使新冰中的气泡消失,气体分子进入冰晶格,细小的冰晶体迅速融合扩大成巨大的单晶(最大直径可达10厘米),最终形成蓝色的坚硬老冰,也叫做蓝冰。被覆盖在白色新雪、粒雪及新冰下面的蓝冰,构成大陆冰盖的主体。而且,越是深层的冰,形成的年代越古老。据估计,格陵兰冰盖最深处冰层的年龄可以达到几十万甚至100万年以上。

格陵兰岛现有居民约60000人,其中90%是格陵兰人,其余主要为丹麦人。最大的群岛则是加拿大的北极群岛,由数百个岛屿...这些巨大的河流不仅向北冰洋注人大量富含营养盐的淡水,也为北极地区的采矿业、加工工业及居民生活提供了丰富的...

格陵兰岛沉睡在丹麦慈爱的怀抱中,这里的土著人依然沿袭他们传统的生活习惯。丹麦官方的政策是禁止外界打扰土著...除油气资源外,北极地区还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煤矿以及铁矿、铜矿、铅矿、锌矿、石棉矿、钨矿、金矿、金刚石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