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娇离婚,回避型依恋注定情路坎坷|深度心理原因分析逆天改命
阿娇离婚了,她的情史一直坎坷。
究其原因,可以从她的成长史中窥探一二。
在她一岁的时候父亲去世,母亲再婚,她被寄养在不同的亲戚家,幼儿园就换了6家。在亲戚家里,阿娇遭到打骂,非常没有安全感,她的母亲却不相信。
寄人篱下的阿娇,有太多说不出的痛苦与无助,她的经历有多悲惨是许多人想不到的。
虽然她都勇敢挺过来了,但对幼年的阿娇来说,这段经历发生在一个人依恋形成期间,这对她未来的感情影响是决定性的。
“依恋”是个体与重要他人间通过亲密互动形成的持久、强烈的情感联系或联结。在对于爱情的研究中,依恋理论影响深远。心理学家将依恋类型分为三种:
这三种依恋类型形成以后,在人际关系的处理、环境的反应中,都会有巨大差异。
据阿SA说,她花了三年左右的时间才和阿娇成为了好朋友,因为阿娇从来都不接话,她非常没有安全感。
在一档综艺节目中,阿娇和赖弘国***同参与心理测试,在了解双方最看重的关系时,赖弘国最终放弃了所有的关系,只留下了阿娇,而阿娇,首先放弃的是爱人,留下的是表姐。
她给出的解释是,跟自己的赖弘国认识才只有一年多,表姐是从小陪她长大的人。
这种慢热的人际模式,正是回避型依恋类型的典型特征。
在亲密关系中,回避型的依恋类型,也更需要加倍的安全感,才能打开自己的内心。
依恋类型也会受到亲密关系经历的影响。假如经历了情感关系的破裂、分手后,男性和女性都会更偏向不安全型;复合则会使他们更偏向安全型。
这也意味着,成年人的依恋类型是可以改变的。
安全型的人更容易获得身心健康、生活得更幸福、更可能获得稳定的亲密关系,几乎已经是***识。
如果做完依恋类型的测试,你是不安全型中的一种或两种,怎样才能改变成安全型?
每个人都不能强行用自己的语言去解读对方,并要求对方以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爱意。对有的人来说,是否注重仪式感和爱的程度有关,但对另一些人来说这两件事没有关系。
每个人也要主动去了解、理解对方的语言,至少在一些时候学着用对方的语言去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