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的时候,为什么要问行为而不是想法

相信很多人了解宝洁八大问,宝洁八大问是宝洁公司针对应届生面试设置的八大问题,包括:请描述你顺利领导他人并取得出色成果的例子,请描述当你和其他人产生分歧而你能够顺利说服别人的例子等。这些问题分别考察候选人的领导力,影响力等。宝洁八大问并不是什么神秘的考题,任何人都能在网上找到。也许有人就会说,既然知道了考题,那这个面试应该很简单吧,因为知道了考题就可以提前准备答案了。其实不是,我参加过宝洁的应届生面试,和其他大多数公司的面试比起来,针对宝洁的面试,尽管我提前了解了八大问,并对每一个问题都进行准备,但是面试的时候依然觉得,宝洁八大问甚至比其他大多数公司的面试问题要难,为什么呢?

因为宝洁的面试,问的是行为,而不是想法。行为是你真正做的事情,是真实发生的,而想法只是停留在你脑子里的意识。

其他公司经常会问的问题是诸如:如果发生了xx情况,你会怎么做?这种问题其实问的是想法,即“你认为”你会怎么做。而宝洁八大问,问的则都是行为,即“你确实”如何做了。很多人都会把想法和行为混淆在一起,认为如果我是这样想的,那我大概率会这样做。其实想法和行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鸿沟。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都知道保持锻炼对身体有益,大多数人也总是制定了周全的锻炼运动计划(想法),可是事实上多少人真正按照他们的计划去运动了呢(行为)?同样,大家都知道熬夜不好,很多人也发誓自己绝对不熬夜(想法),可是多少人能够真正的做到每天早睡早起不熬夜呢(行为)?

我曾经参加面试的时候,当面试官问我的想法时,如“当你遇到xxx的问题时,你一般会怎么解决?”这类问题的难度并不大,因为我只需要回答“在这种情况下,我会怎么做”(我是怎么想的),而且我们大概率都是知道什么样的行为会比较受面试官的欢迎,可以迎合着面试官的喜好去回答问题。但是当我参加宝洁的面试时,我却发现自己回答的非常吃力,因为在某些问题上我确实没有这样的经历和体验,我也没办法用我的想法胡编乱造一个经历。就算真的有这方面的经历,面试官也会不断的追问细节,挖掘我在这个经历中是如何表现的。

对于面试官来说,问关于行为的问题,而不是想法的问题,可以更加有效的考察候选人的能力。因为行为的问题可以通过考察候选人过去面对某种情况的真实反应来推测候选人具备怎样的能力素质。真实的经历才能反应真实的能力。

这对我们一般人有什么启发呢?最大的启发就是认识到想法和行为之间的鸿沟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大。想的和说的都不算数,只有做的才算数。当我们计划着我们要减肥,要多看书,要运动的时候,如果我们意识不到想法和行为之间的鸿沟,做计划这个动作会让我们产生错觉,以为我们以某种形式已经在减肥看书和运动了。但是事实上我们什么都没有做。在做了计划以后,我们应该付诸行动,才能作出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