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第一懒人,衣服不洗从不做饭,吃饭靠人喂,最后结局如何?
懒惰是所有动物(包括人类)的天生习性,毕竟谁都想安逸的享受生活,做人如果不去努力的奋斗,而是懒惰成性,终将酿成悲剧,杨锁就是一个反面例子。
作为父母的心头肉,掌中宝杨锁不仅衣服不洗从不做饭,连吃饭都要靠人喂,如此行为让他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他是中国第一懒人,然而,每个人都将为自己的行为买单,杨锁也不例外,他的人生结局就为他的行为买了单。
杨锁1986年出生一个普通的农村中,他的家庭条件并不富裕,父母都是勤勤恳恳的务农人员,偶然也会外出打工以补贴家用,儿子的诞生让这个家庭充满了欢乐,杨父、杨母还特意为儿子打造了一个银质挂锁,同时父母还儿子取名杨锁,这代表着父母对儿子的殷切期望与期盼。
在父母的呵护下,杨锁度过安逸、幸福的幼年时期,父母几乎为他做到了一切,杨锁在这种情况下成长的非常健康,但随着杨锁年龄的增长,父母对他的宠爱依旧没有减少,依旧像幼时一样呵护他,从来不让他洗衣服,吃饭都是父母喂他,即使在农忙时节都不让杨锁去田地里帮忙。
长此以往杨锁养不仅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还养成了懒惰的毛病,因为懒惰他很少出门去陪伴小伙伴们玩耍,每天在家中享受着舒适的生活,亲朋好友对此情况多次劝说杨父、杨母,但他们却依旧舍不得让儿子吃苦。
杨锁到达上学年龄之后,因为懒得走路,每次上学、放学都要有父母背着,课堂上杨锁懒的听课,课堂下他懒的作业,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他更是懒的听,学校的老师对此情况曾多次上门家访,希望杨父、杨母能够配合学校一起教育杨锁,但此举收效甚微,因为杨锁一旦露出委屈的表情,父母并不忍心批评他。
最终杨锁为了安逸的生活选择辍学,至此杨锁懒惰性格已经根深蒂固,生活中,他不仅不洗自己的衣服,连穿衣服都是让父母帮忙,吃饭时都是父母将饭菜送到他面前,然后亲自喂他吃。
日渐年迈的杨父、杨母不仅要精心照顾儿子杨锁,还要经常为劳作、打工,长此以往杨父的身体受到严重损害,还因为身体虚弱患上重病,父亲重病期间,杨锁依旧保持着懒人风格,从没有照顾过病重的父亲,杨母当时不仅要照顾病重的父亲,还要照顾懒惰的杨锁。
但即使杨母辛勤的付出,精心的照顾也没能让杨父摆脱病魔的侵害,杨父最终留下妻儿撒手人寰,杨父去世之后,杨母更加的宠爱杨锁,因为她想让儿子享受更多的亲情,以此来弥补杨锁失去的父爱,在日常生活,杨母对儿子的照顾更加无微不至。
杨母身体并不铁打的,丈夫的去世让全家的压力骤然压在她单薄的肩膀上,儿子杨锁不仅没有为杨母分担压力,还要让杨母分心照顾他,种种压力相加,让杨母病倒在床,杨母养病期间,杨锁没有为母亲端过一杯热水,还要求母亲起床做饭、喂他吃饭。
面对这种情况,杨母终于明白自己夫妻对儿子的溺爱对儿子没有丝毫的帮助,她开始后悔自己对儿子的溺爱,虽然杨母的病情日渐加重,但她丝毫没有顾忌自己的身体,反而担心自己去世后儿子的生活问题,为此她开始尝试去让儿子做起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希望能改变儿子的懒惰。
可惜为时已晚,杨锁没有听取母亲的建议,依旧我行我素的维持懒惰的生活,甚至面对杨母一遍又一遍的教导,杨锁还经常发脾气顶撞母亲,日益病重的杨母面对儿子顶撞没有丝毫介意,仍旧想方设法的为儿子的将来考虑,当杨母去世后,她还将夫妻两人的积蓄全部留给了儿子杨锁,希望他能有一个安稳的生活。
杨父、杨母的相继去世依然没有让杨锁的懒惰性格有所改变,连杨母的葬礼都是由村民协助完成,而杨锁则是用父母留下的积蓄继续享受懒惰生活,但金山、银山都有坐吃山空的一天,杨锁很快就将这笔积蓄消耗完毕,热心的村民还曾想给杨锁介绍一份工作让他自力更生,但因为懒惰毫不犹豫的拒绝了这份工作。
没有了积蓄、拒绝了别人介绍的工作之后,杨锁依旧过着懒惰的生活,因为没有了父母的帮助,他从不洗衣服,也不换衣服,更加不会自己做饭,头发更是任其生长从不打理,肚子饿了他就去村民家讨饭吃,甚至还将家里能卖的东西全部拿去卖钱,以此来填饱肚子。
没多久好好的一个家就被杨锁拆得破破烂烂,失去了原来的温馨,拆光家之后,杨锁为了填饱肚子只能到饭店去捡一些倒掉的饭菜,饭店的人不忍让他去吃倒掉的饭菜,就将一些干净的剩菜剩饭给他带走。
就这样杨锁凭借到处蹭饭,勉强维持着生活,但这样的日子并没有多久,杨锁便迎来了他的人生结局。
蹭饭能填饱杨锁的肚子,但面对恶劣的天气杨锁终究为自己的懒惰买单,因为他之前将家中物品全部拆除去卖钱,所以他只能生活在一个,夏天漏雨、冬天漏风的房子里。
起初杨锁还能借着村民资助的衣服,和燃烧自己家中的木材抵严寒,但随着风雨的侵蚀再加上杨锁懒的修理,房子越来越残破,帮他抵御寒冷的能力越来越差,杨锁最终因饥寒交迫在破损的房子里去世。杨锁用自己悲惨的结局,为自己的懒惰买单,他的结局也让我们大家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