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密首次发现大型恐龙化石命名为什么?

新疆哈密发现大型恐龙化石命名为“中国丝路巨龙”。

8月12日,自然旗下的学术期刊《科学报告》在线发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单位研究人员关于新疆早白垩世翼龙动物群中恐龙化石的最新研究成果。

研究人员对之前在新疆下白垩统地层中发现的三件恐龙化石进行了研究,依据其中两件保存较好的化石的特征,他们建立了两个恐龙新属新种:中国丝路巨龙和新疆哈密巨龙,体长约为20米和17米。

据悉,三件恐龙化石发现于新疆哈密吐哈盆地下白垩统吐谷鲁群胜金口组,都属于蜥脚类恐龙中的多孔椎龙类,其生活时代距今约1.3亿—1.2亿年前。此次研究的蜥脚类恐龙是哈密翼龙动物群中首次发现的非翼龙类脊椎动物,均产自于哈密翼龙化石的相当地层。

中国丝路巨龙和新疆哈密巨龙的研究增加了哈密翼龙动物群的多样性,同时也增加了我国早白垩世蜥脚类恐龙的多样性。

中国丝路巨龙的鉴定特征

汪筱林说,中国丝路巨龙保存了6节关联在一起的较完整的颈椎,分别为第10-15节,单个颈椎的长度在455-540毫米之间,6节颈椎的长度约3米,是山东蒙阴发现的早白垩世师氏盘足龙(体长约15米)对应颈椎平均长度的近2倍,保守估计,中国丝路巨龙的体长超过20米。

中国丝路巨龙的鉴定特征包括中后部颈椎的后关节突-横突隔板的侧腹部分叉、椎体-横突后隔板的前部分叉、副突-横突隔板具有发育的腹侧凸缘、中后部颈椎的横突与肋骨的接触面的前后面均收缩等。

以上内容参考?北青网-新疆哈密首次发现大型恐龙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