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伤的河流说明了什么?
齐铭和易遥是青梅竹马的同学。齐铭一直在用一个小男孩的勇气和温柔,尽可能的照顾和呵护易遥。他们每天一起上学回家,在一起很CP。
看起来像是大多数青春里自然能萌发暧昧感情的初恋故事。
但在电影中,随着易遥因母亲的疏忽患上性病,继而遭遇突如其来的校园暴力,齐铭和易遥也开始疏远。最后,齐铭爱上了另一个女孩,退出了易遥的世界,放弃了对易遥的信任和保护。
这部电影的主题是校园暴力。毫无疑问,易遥每一次遭受同龄人的恶意和伤害,都是非常担心和难受的。那些冰冷的黑白画面,每一个场景都让人震撼。
但是,我注意一个细节。易遥被欺负被欺负的时候,很少看到她哭。她通常咬着嘴唇,低着头,忍着眼泪。面对镜头时,她始终是一张毫无表情的脸。
她为数不多的眼泪中有一滴甚至哭了,不是关于妈妈,就是关于齐铭。
从某种意义上说,校园暴力对易遥的伤害被称为“伤害”,而齐铭的逃避、冷漠、疏远、怀疑才是真正“摧毁”了她。
我一直在想,易遥和齐铭是什么时候开始渐行渐远的?
我记得易遥哭着恳求纪明相信她,纪明板着脸从她身边走过;
还记得每次齐铭想帮易遥的时候,易遥都推着他的手说“别对我这么好”“别烦我”。
我想了很久,他们是谁谁先拒绝的,直到我想起来原著小说里有这样一段关于他们的描述:
齐鸣和易遥就像是同一端点放出的线,只是方向不同。所以越来越远,越来越远。
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对齐铭和易遥的家庭环境都有所阐释。齐铭家庭幸福,对他充满了关心和爱护,家庭条件也不错。易遥和母亲住在一起,母亲是个风尘女子,经常打骂易遥。
然后我才明白,他们两个根本不需要通过什么东西“渐行渐远”,他们原本的轨迹也渐渐疏远分散了。
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完全不同。
电影里易遥精神崩溃了,哭着说齐铭不理解她。她告诉齐铭,如果你活在光明中,你会觉得整个世界都是光明的。
在易遥看来,这句话很让人心疼,但在齐铭看来,他真的错了吗?
他的世界一片光明。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和光明的未来。他想喜欢一个更温柔,更开朗,更单纯的女孩。他无法想象易遥的痛苦和受伤,也无法理解易遥面对这个世界的愤怒和反击。
小说里,齐铭告诉后来的女朋友,他曾经想用自己所有的钱好好对易遥,想把自己所有的钱都给她,但最后他觉得她就像一个黑色的漩涡,伸手拉她只能一起沉下去。如果你放手,你就会站稳。
所以他必须逃离她,因为对于一个十几岁的男孩来说,那是他无法承受的重量。
这就是阶层,这就是差距,这就是不可逾越的鸿沟。
在我小一点的时候,可能大家都觉得在爱情中追求合适的搭配或者实力相当是一件很现实很世俗的事情,好像只有不够相爱的人才会在利益上做出这样的妥协。
但之后你会发现,不是。
所谓“匹配”,本质上就是“相似”。我们应该有相似的过去,相似的成长环境,相似的人生经历。
很多自以为是爱情的人,其实都会和伴侣谈“三观一致”,而我一直认同,最好的爱情一定有一些类似于战友的感情。你们应该站在同一战线,结合彼此的勇气,对抗这个世界的风霜雨雪。
但他们没想到的是,只有这大量的“相似”,才能产生一致的“三观”。
同样,能让你们并肩作战的,不是你们的爱情有多强烈,而是你们有没有相同的目标,让你们在同一个战场走在同一条战线上。
这个世界上的人太多了。即使你有很强的吸引力,但你出生在相反的阵营。你再怎么努力,也无法将他们拉入你的世界。你只是精疲力尽,两败俱伤。
就像齐铭没有经历过和易遥一样的青春和痛苦,所以齐铭可能对易遥有好感、同情和怜悯,但他不可能真的想和易遥站在同一战线。
也注定了他对她的感情永远无法升华为爱情。
我承认,在一部青春电影里看到如此现实的差异,可能有些残忍。
有一个很多人都有的误区:既然我们都是同一个学校的同学,可以天天相处,成为朋友,那么我们的生活背景应该“不会相差太多”。
不完全是。
即使你们在同一所学校,穿着相似的校服,用着相似的文具,考试成绩也差不多,但背后可能还是有天壤之别——比如另一部电影《坏天才》里就有类似的场景,两个女朋友看似手牵手,一个只能拿奖学金来盖学费,另一个却能负担起学校的高额赞助费。
同样,你的同事,网友,旅途中偶遇的陌生人,可能都是这样。
这个世界有时候看起来要扁平得多,给你一个和所有人平等对话和交流的机会——如果你愿意,你甚至可以和马云、王思聪在微博里互动。
但这并不意味着你真的可以跨越阶级壁垒,不是吗?
另外,我也知道,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学生时期是为数不多的不需要思考实际问题的时期。两个人可以因为互相吸引而单纯的喜欢对方,开始所谓的“初恋”。
你可以这么想,但你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是,无论你是想“想”还是想“面对”这种现实差异,它都是客观存在的——身处象牙塔你可以回避一时,但你无法永远回避。
就像易遥和齐铭,在童年和青春期互相安慰,互相陪伴,而齐铭也是易遥“无限长时间里的温柔,无限长时间里的温柔”。
但毕竟他们在青年时代没能逃脱混乱的战争。一旦他们要打天下,还是被打得七零八落。
那段“年轻的初恋”有多温暖,最后分道扬镳的时候又有多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