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抗战胜利纪念日是9月3日,而非8月15日
8月15日,是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但它并没有在法律上履行完所有程序,也没有进行受降仪式,所以这一天只是宣告战争暂时结束。
日本签订投降书后,于9月3日正式生效。至此,真正从法律意义上确定了日本投降,同时也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
1949年底,中华人民***和国政务院曾将8月15日作为抗战胜利纪念日。1951年8月13日,政务院发布了规定9月3日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通告: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表《政务院规定九月三日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通告》。
通告指出:
本院在1949年12月23日所公布的统一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中,曾以8月15日为抗日战争胜利日。查日本实行投降,系在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签字于投降条约以后,故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应改定为9月3日。
每年9月3日,全国人民应对我国军民经过伟大的八年抗日战争和苏军出兵解放东北的援助而取得对日胜利的光荣历史行为纪念。
2014年2月27日下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又通过了将9月3日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议。
这说明,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全民族的抗战,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是全民族的胜利,因此,无论民国时期,还是中华人民***和国成立后,都确定将9月3日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日。
扩展资料:
历史时期历史阶段的划分,有一个时间日期作为标志。通常所说“战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就是以1945年9月3日作划界标志的。无论中华民国历史,还是中***党史,抗日战争时期都是以1945年9月3日作为结束的日期。
1945年9月3日作为抗日战争阶段结束的标志,象征着中华民族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苦难的结束。这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抵抗外来侵略战争的胜利。
八年抗战,中国遭受日本侵略战争的浩劫,亟待休养生息,医治战争创伤,恢复民族生机,中国应该走向和平民主建设的时期。日本投降后,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举行和平谈判。9月3日抗战胜利纪念日时,毛泽东正在重庆。
而在前一天,毛泽东、周恩来还出席了蒋介石的招待宴会。举国期盼国***谈判取得成功,国家走向和平统一。虽然因种种原因,谈判未必能取得一致,但中国的前途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这是显而易见的。“九三”正是这样一个历史转折点。
以1945年9月3日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还使人想到,中国抗日战争与日本对外侵略战争的起始和结束标志并不一致。
日本侵华战争,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侵吞中国东北,成立“满洲国”,向淞沪进攻,继向华北扩张侵略,策划华北独立、内蒙独立。从“满洲事变”,到“支那事变”,到珍珠港事变,“大东亚战争”,这是一个不断扩大侵略的连续过程。
因此日本历史学界反省日本这段历史,归结为“十五年战争”(或十四年战争),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停战诏书止。而中国在“九一八”事变后,虽然进行过江桥抗战、淞沪抗战、长城抗战和绥远抗战几次战役(以及东北零散的抗日游击战),但未能发起全国进行对日抗战。
卢沟桥抗战开始,全国进入抗日战争阶段,至1945年9月2日日本向包括中国在内的盟国投降止,整整八年抗战。故而9月3日成为抗日战争结束之日。
百度百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凤凰网——凤凰网资讯 >新闻客户端 >大图推荐库 >正文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