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那个三次怒怼复旦的学霸袁涛吗?这么多年过去,他过得好吗?
中国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考生参加高考,他们挑灯夜战无数个夜晚,为的就是在高考的考场上有一个好的成绩,最后能够进入心仪的学校。
在我们国家,除了清华北大这两所顶级学府之外,复旦大学也是很多考生的梦想。复旦大学历史悠久,学风严谨,向来是无数考生梦寐以求的象牙塔。可是,有一位学霸在考入复旦大学之后,又连续三次“怒怼”母校,最后终于换来了一纸“退学决定”,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名学霸的名字叫做袁涛,他出身于湖北襄阳的一个普通家庭,自小学习优异。在老师和家长的殷切期盼下,袁涛不负众望,在2010年的高考当中取得了591分的高分,并如愿以偿进入了心仪已久的复旦大学。
可是入校之后,袁涛却对一直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府心生失望。在大学期间,袁涛连续三次“怒怼”母校,并希望借助舆论的力量与母校对抗。接下来,我们将详细叙述这三次事件的全过程。
2012年4月,袁涛第一次与母校对抗。这次事件的原因是袁涛发现,复旦大学的食堂使用的筷子以次充好,用掉木屑的筷子给学生们使用。其实大家在网络上都看到过很多学校的黑暗料理,学校食堂每天要负担全校上万人的伙食,出一些小差错也是情有可原的。
可是袁涛认为,母校这样的做法是不负责任的,于是他在网络上“呐喊”,要求食堂更换筷子,否则他将自费为食堂更换。但是到那时,他将在学校门口组织一场“折筷子大赛”,以此来表示对学校的不满。
复旦大学方面同时意识到了这次事件的失误,很快给出了响应,食堂筷子全部焕然一新。正是学校这样的反应,让袁涛的心态发生了变化。原本他只是为了大家争取利益,因此在网络上“呐喊”,借助舆论的力量来达成其目的。
可是学校的快速退让让他看到了舆论的力量,也尝试到了与学校对抗获得胜利的快感。因此,袁涛开始在引领舆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并且开始有些偏激。
很快袁涛就第二次与学校对抗。这次事件的起因是学校里有一位叫做石健的学生,因为患上了颅内瘤,但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富裕而无法及时医治。情况千钧一发,袁涛决定帮助石健募捐救治款项。
校内原本是有相关社团的,但是袁涛没有经过校内社团,而是自行组织了这次活动,因此就无法盖到相应的公章。于是袁涛在食堂外发传单的行为就变成了违反校纪,尽管他筹集到了30多万善款,但是校方还是不允许他这样做,并且保卫处的人与袁涛起了激烈冲突。
情急之下,袁涛再一次在网络上攻击自己的母校。他发表了一篇叫做《薄学而渎职的复旦》的文章,攻击学校的这种行为。言辞激烈,态度强硬。不过这次事件,学校没有给出任何回应。想来也是,这一次的事件,校方也并没有什么过错可言,对于袁涛的行为,自然不必回应。
袁涛与母校的第三次冲突,是因为他在网络上向母校的校风包括学术能力、师资提出了质疑。当时有五名二本院校的同学参加了复旦大学的插班生考试并通过,按规定本可以进入复旦大学学习,但是复旦方面以二本院校无资格为由拒绝了这五名同学。之后学生家长在复旦门外静坐抗议,袁涛抓住机会,批评复旦这种出尔反尔的行为。
三次下来,袁涛终于为自己换来了一纸“退学决定”,而他自己也并不后悔。或者说,他早就想到了这样的结局。后来袁涛参加过一些电视节目,他依然不后悔自己所为,而且言辞之中看出,袁涛对复旦大学积怨已深,难以化解。
如今袁涛已经从网络上销声匿迹,有人曾说他在南方的工厂打工,也有人说他正在创业,可他却未曾露面,除了前几年参加了一档节目外,便再无音讯,其实袁涛能力并不差,只是在处理问题上不能太情绪化,否者很难在社会上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