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故事》的幕后制作
山东梆子,顾名思义,是山东的地方戏,属于梆子戏的一种。梆子是中国戏曲中的一个大家族。河北、山东、河南、陕西是梆子生存发展的肥沃土壤,山东梆子也是其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山东梆子的乡土气息非常浓郁,唱腔高亢激越,流畅朴实,花腔优美,特别有意思。
《墙的故事》是山东梆子唯一被拍成电影的剧目。80年代拍的,以后不太可能再拍了。《墙的故事》根据蒲松龄的民歌改编,讲述了一个悲伤的故事,表现了儿女不孝,难以白头,演员的表演非常生活化,尤其是两对不孝的儿子和儿媳,各有特色。一个是经商的,一个是读书的,但他们同样势利,同样贪财。看到老父亲骑在墙上很尴尬。养孩子有什么用?
由山东鲁剧院山东梆子剧团改编自蒲松龄的同名俚语。年近八旬的张木匠,因为两个儿子不孝,两个媳妇不贤惠,被各种方式虐待,被逼到绝路,酿成人间悲喜剧。5月2日,1960,山东著名梆子刘为毛主席表演了《长城的故事》,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65438-0978,山东梆子剧团在济南山东剧院上演《墙的故事》,创下连续演出45天不换剧目的纪录。1982年,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将此剧作为山东梆子戏的艺术电影制作。可能是受电影的影响,这部戏里的很多剧种(如秦腔、评剧、鲁剧、豫剧、曲剧等。)都被移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