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诃夫的枪」是什么手法?有没有电影或者故事用到了这种手法?

一次打一个字,请采纳!!

《契诃夫的枪》是一种文学手法。简单来说,开始出现的东西,后面一定要用,否则根本就不应该出现。契诃夫原话:“如果你不准备开火,就不要让一把上了膛的步枪出现。”

这种表达方式其实在很多电影中都有体现,国产电影也很乐意用这种方式。

这种手法在国产电影中有所运用,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对不起泰国》。整部电影,范冰冰都有提及。她就是契诃夫说的步枪。不火就别让他出现。结果到了最后,范冰冰出人意料的出现了,不是作为电影角色,而是作为自己的范冰冰,一下子提高了整部电影的期待值。

如果不看范冰冰的字幕,范冰冰最后一幕突然出现在一个卖葱油饼的旁边。是不是很梦幻的感觉?

这种手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在这部电影或者文学作品中,一直有暗示。你总以为这不可能发生,但最后往往就像暗示的情况一样发生了,会对内心造成很大的冲击。

看丹泽尔的电影《训练日》的时候就有这种感觉。电影不断暗示丹泽尔的角色是个黑警察,甚至告诉你他最后真的是个黑警察,但我还是不敢相信丹泽尔居然演了个黑警察反派,而且还是主角,主角被一把乱枪打死了,甚至还因此片获得了最佳男主角。

就是这种意想不到的心态,但是在铺垫的过程中,你一直在暗示,你(没错,没错,就是他)会让你感到非常非常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