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书中的“昆仑奴”到底是什么人呢?
有关昆仑奴的记载多出现在唐朝,因?昆仑?在古代除了指昆仑山之外还指黑色的东西,故唐朝以?昆仑奴?称皮肤黑色的人。《新唐书》卷二二二《南蛮传》曰:?盘盘,在南海曲?其臣曰勃郎索滥,曰昆仑帝也,曰昆仑勃和,曰昆仑勃谛索甘,示曰古龙。古龙者,昆仑声近耳。
慧琳的《一切经音义》卷八一中提到:?昆仑语,上音昆,下音仑,时俗语使亦作骨论,南海州岛中夷人也。?所以,古龙、骨仑、骨论等都指昆仑。
昆仑奴的长相与中原汉人有很大的不同。卷发、黑皮肤是昆仑奴的主要特征之一。《隋书》卷八二《南蛮传?真腊》:?人物小而色黑。妇人亦有白者。悉卷发黑身,性气捷劲。
昆仑奴的身体并不高大,但身体素质较好,力气大,性情温和。从出土的昆仑奴俑看当时的昆仑奴多赤裸上身或斜披帛带,穿短裤,社会地位并不高。当时的社会上层都以用昆仑奴来显示自己的身份地位,?昆仑奴,新罗婢?成为了社会上的流行趋势。
有关昆仑奴的来历,学界有诸多研究,主要的观点有三种:一为南洋的黑人,二为非洲黑人,三为两种黑人都有。从《旧唐书?南蛮传》和《新唐书?南蛮传》等书中都提到了昆仑来自真腊、林邑、扶南等南洋国家。
如林邑在今越南中南部。该观点被西方学者接受。日本学者桑原鹭藏和中国的吴春晗也对该观点进行了论述,认为从体格差异和当时对运输条件来看,来自南洋更为合理,记载也更多。
而我国也有学者持不同的看法,认为从唐朝之后,中国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与非洲大陆的交通条件已经较为发达了,是有可能把非洲黑人带到中国的。
唐朝有关于?僧祇奴?的记载,僧祇即?Zangi?,指桑给巴尔人,是唐朝的人对非洲黑人的称呼,这证明了当时有非洲黑人。(谢弗在《唐代的外来文明》)但也有人指出,当时应该是两种黑人都有了,只是中国人对两种黑人不会区分,所以统称为?昆仑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