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吞二周而亡诸侯”,战国难道还有另一个周朝吗?

战国时候,周朝已经名存实亡了,而同时存在两个类似诸侯国一般的政权,即东周国和西周国。“吞二周而亡诸侯”,这里的“二周”,指的就是东西周国。然而,“吞二周”的也不是秦始皇。

秦在灭亡六国之前,先灭了西周国和东周国,在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又开始焚六国官方史书和民间著作,因此到了司马迁时,西周国史、东周国史已经亡佚百年,《史记》中没有西周国和东周国的专史,仅《周本纪》、六国《世家》中提及少量细节,内容也并不准确。因此,两千年来鲜有人知在战国时代还有这样的东西周国并存的情况。

刘向编纂的《战国策》,最前面两卷是《东周策》和《西周策》,仅看卷名,容易误解为记载东西周朝之策,但仔细阅读,就会明白,乃是记载东周国和西周国的历史。

周平王迁都洛邑,开始了东周历史,传承200年,到了周敬王时期,为了躲避长达5年(公元前520-前516年)的王子朝争位之乱,东迁二十里,居于“成周”,“王城”洛邑自此改名“河南城”,简称“河南”。

到了战国时期,东周朝又经周元王、周贞定王的三十五年统治时期,到了周贞定王死后,留下了四个儿子,老大姬去疾继位,即周哀王,但王位还没有坐热乎,就被老二姬叔干掉篡位,即周思王。

然而,这位弑兄上位的周思王,坐了五个月的周天子,又被老三姬嵬杀掉篡位,即周考王。真是“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两个兄弟接连篡位,老四姬揭就比较尴尬了。或许当初周考王师兄篡位有姬揭的协助,又或许周考王要提防兄弟,以免悲剧重演,于是将姬揭封到原来的王城,即河南城。自此老四姬揭成为了西周国开国之君,西周桓公。

但是,这里的周天子并不是东周国,而是东周朝的天子。到了周显王二年,西周威公死后,太子姬朝即位,幼子姬根与兄争位,导致君父九个月不得下葬。最后赵成侯、韩懿侯出兵支持姬根,逼迫周显王把东周朝所有辖地分给自己。

当时的东周天子相当之惨,没有了西周王畿千里,仅有王都洛邑(含王城、成周)周边的辖地数十里,春秋时又分封子弟采邑和周边诸侯蚕食,辖地日益缩小。

战国时,把河南(王城)分给了姬揭立了西周国,所余的辖地更是小得可怜。周显王在赵、韩的逼迫下只能把所有的辖地全部封给姬根,自此以后,周天子就只剩下了王宫,真正成了个吉祥物。自此,东周朝被迫分为两个公国,而周天子大概只剩下纪年的作用了,之后的周王,有时寄居在东周国,有时寄居在西周国。

公元前256年,西周国文公参与东方立国合纵伐秦事变,投降了秦国,西周国灭亡,也在这一年,周赧王去世,公元前249年,周赧王死后东周国惠文君代为天子,后来被吕不韦所灭,周祚断绝。

这便是“吞二周而亡诸侯”中所指的“二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