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渊洁感恩86岁老父亲,他和父亲之间是如何相处的?

"童话大王?郑渊洁和父亲郑洪升来到《朗读者》的节目现场,一篇《父与子》读罢,让人不禁唏嘘,在现场郑渊洁感恩老父亲:每天晚上偷偷帮我钢笔加墨水,郑渊洁感恩86岁老父亲,他和父亲之间是如何相处的?

1、朗读者里郑氏父子趣事

郑渊洁在和董卿的采访中讲到自己小时候的故事,说父亲从不打骂他,做错事情就要写检查,而且每次检查不能和上次的有重复。小学的时候因为将老师出的作文题目《早起的鸟有虫子吃》改写为《早起的虫子被鸟吃》,被老师开除。父亲回家后本来板着的脸由阴转晴,从他老早写好的悔过的检查书里找到了希望,于是决定自己在家教儿子。

2、郑爸爸对郑渊洁的教育

郑渊洁是我从小就非常喜欢的童话大师,他创造的皮皮鲁,鲁西西,还有我小时候的最爱《舒克贝塔传》,很小的时候就天天看?开飞机的舒克?,以至于连我妈都记忆深刻。人人拥抱应试教育的潮流之下,郑渊洁父子却大胆地选择了急流勇退,他们的经历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即郑亚旗的教育模式可以被复制吗?教育的方式存在更多的可能吗?最重要的是,教育的结果可以简单地用成败来定义吗?

3、郑家私塾法

郑爸爸为了教育郑渊洁,把家中的书房布置成教室的样子,最初还是请名校退休老师按着传统教材教。后来,他开始改用自己编的教材,内容涉及写作、哲学、道德、自救、数理化等,以童话人物做主人公串联起教材的知识点,用讲故事的方式给儿子授课。在郑家人看来,为人父的榜样作用不是鼓励后代模仿和照搬,而是刺激后代在继承中变革。

后记:郑家三代之所以后浪?推?前浪,是因为他们从没限制自己的孩子必须得按父母设想的道路去走,甚至愿意去冒险,以换取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我们普通家庭就不要去试试了,毕竟天赋,自制力,专注力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