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演到75岁,四度封后,与初恋54年不离弃,现儿孙满堂

21岁获得金马影后,随后结婚息影3年,如今年近70仍旧活跃在影视圈

而内地观众认识归亚蕾,是从一连串“女强人”的形象开始:《大明宫词》里柔中带刚的武则天,《汉武大帝》中铁腕手段的窦太后,《大宋宫词》中杀伐果决的萧太后……她们都是中国古代 历史 上的极少数——驰骋在男权文化下的女政治家。

但她才是第一代“瑶女郎”,按辈分来说,她是刘雪华、岳翎与赵薇、黄奕们的大师姐。

今日你我,已经习惯在电视中看到一个从容的老妇人形象,固然优雅,固然淡定,却总掩饰不了岁月留下的重重痕迹。

但,你要相信,这个叫做归亚蕾的女人,当初,是轰轰烈烈地美过一回的。

1944年,归亚蕾出生于湖南长沙,生在书香之家,父亲是台湾知名导演、编剧。

从小她就在表演上展现出兴趣,在父亲代表作《放下你的鞭子》中,归亚蕾演一个小女孩,每次演出结束,观众都会夸奖她,“小姑娘演的真好”。这件事,在归亚蕾的心里埋下了种子,也激发了她对影像的热情。

那时候,归亚蕾只有8岁,对画面和故事十分痴迷,随长辈去京剧演出,即使听不懂唱腔,却会为剧情落泪。大多数时候,她将自己关进电影院,“一部电影可以看三、五天。”

父母觉得归亚蕾有艺术细胞,便鼓励她:“你将来从事演艺工作也不错。”这在无形中,也给了归亚蕾一些暗示,让她相信自己或许就是“祖师爷赏饭吃”,天生就该做演员。

于是中学毕业之后,归亚蕾考取了台湾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影视科,正式学习表演。 虽然有天赋,但归亚蕾对待角色从不轻慢。

越努力越幸运。 20岁,归亚蕾在国立艺专毕业之后,没有直接进入影视圈发展,而是到启聪学校做起了老师。“

那个时候,她对演艺界的理解有偏差,总觉得需要有一些人捧你,需要依靠某些关系,才能进入到这个圈子里去”,甚至电影《烟雨蒙蒙》的公开选角,还是由归亚蕾父母偷偷帮忙报名。

谁也没想到,正是这次报名,改变了归亚蕾的命运,她21岁的她不仅当选为这部电影女主角,更在后来登上金马奖领奖台,成为当时最年轻的金马影后。

时至今日,大陆唯有在当年出版的《电影评介》杂志上,还看得到她昔日的倩影:飞扬的短发,光洁的额头,晶亮的黑眸里流动着冷傲,正是一朵不折不扣的野玫瑰。

紧接着,归亚蕾就跑回家,和彼时还是飞行员的男朋友结了婚,随后更是为了降生不久的孩子,宣布息影3年。 但归亚蕾的运气格外好,复出之后,不仅出演了李翰祥的《冬暖》,更通过《家在台北》二度斩获影后。

坊间还有这样的传言是正是因为看了她的《冬暖》,侯孝贤才立志要去做电影人;而李安,更是在20年后,特意邀她来做《喜宴》女配角,用极其隐晦的方式,完成了少年时代的一个夙愿……在他们服兵役或读高中的时候,她是“梦中情人”四字最完美的现实写照。

就是这样一个人,永远用最努力,最上进的状态要求自己。

电影《饮食男女2》中,她还故意给自己增加难度,“剧本最早说白苹是个会跳舞的人,但我觉得随便跳跳没意思,于是就和导演商量,要不加入国标元素吧?”

这部电影谈了5年,归亚蕾就跳了5年,每天高强度的训练,期间波兰老师请假回国,归亚蕾又请来三位私教,每天6小时轮番教学。

最终呈现在银幕上,归亚蕾饰演的白苹,由“会跳舞”成了一个“专业舞者”。 走在表演这条路上,归亚蕾把“挑战”视为动力。 “假如做演员,你老是演一样的东西,不仅观众觉得疲劳,你自己也没意思。”

为了演好闽南语电影《蕃薯浇米》中的林秀妹,不会闽南语归亚蕾也下了不少苦功夫。还在国外拍戏的时候,她就专门找来语言老师,一周四天准时上课学习。平时闲暇时,更是见缝插针,几乎身边的所有闽南人,都成了她练习口语的对象。

这样持续练习了三个月,很快就掌握了诀窍,最终归亚蕾在《蕃薯浇米》中,呈现出来的方言效果,甚至可以媲美本地人。

接下母亲的角色,归亚蕾也在金马奖斩获第一个最佳女配角。她似乎从来没有事业停滞的时候,“演完主角演配角,演完配角演主角”。对待角色,她从不强求: “有,就来了;没有,就算了。”

用归亚蕾自己的话来说,“老天爷真的很眷顾我”。

了解她的人都知道,生活中,归亚蕾是个传统、驯顺的中国女人,为了家庭做出让步是家常便饭.

“我常说自己有两份职业,一个是家庭主妇,一个是电影演员,拍电影只是我的副业,家庭才是我的主业”。 对于归亚蕾而言,家庭生活是一切满足感的来源。

在演艺事业上顺风顺水的她,不是一鼓作气频繁接拍影视作品,而是把重心早早地就转向了家庭。 她与丈夫张梦奎在大学期间就已相识相知,在当年斩获“金马影后”时还穿着丈夫送给自己的旗袍,两人的恩爱甜蜜,表露无遗。

但其实丈夫对她进入演艺圈并不是特别支持,在婆婆的劝说下,他才慢慢接受,不过还是对归亚蕾提出了三点要求: 不拍暴露的镜头和吻戏,不给影迷送自己的照片,不参加应酬早些回家 。归亚蕾为了照顾丈夫的感受,一直履行着当初的允诺。

不过后来因为拍戏有需要脱裙子的镜头,她执意要穿衬裙,导演为了影片效果迟迟不肯同意,当时快把归亚蕾给急哭了,拍摄进度也受到了很大影响。张梦奎得知后,决定不再为难她,取消了当初苛刻的要求。

很多女人结婚生子之后,很容易被生活琐事牵绊,没了少女时期的那股清纯与执拗,取而代之的多是愁苦和抱怨。

但归亚蕾一边拍戏,一边照顾家人,虽然会疲乏劳累,但残酷的时光却没有夺走她身上充满灵气的美, 步入中年的她,反而别有韵味,一种独属于她的独特风韵。

虽然家庭是归亚蕾人生中的头等大事,但这并不妨碍她成为一个好演员。

随着年龄的增大,归亚蕾的戏路被逐渐拓宽,56岁时出演的《大明宫词》,也促成了她演艺事业的转折,之后出演了很多更具沧桑感的角色, 多年的丰富阅历和岁月沉淀下的“闲看窗前花开”的淡然,让她出演这样的角色得心应手。

像《橘子红了》里荣耀华的大太太,《云水谣》里的老年王碧云。

虽然由于年龄的限制,她有时只能当作陪衬的“绿叶”,可“绿叶”的风头却丝毫不逊于娇艳绽放的“红花”,她凭借老年王碧云的角色夺得第29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可谓实至名归。

从业五十五年来,归亚蕾始终云淡风轻,似乎从没为什么事情红过脸,当毒眸问道,“你在表演上最大的野心是什么?”

归亚蕾表示:“就是当你拿到剧本的时候,怎么样把角色演好。”这种相对佛系的态度,在生活节奏加快、女性压力加剧的大环境下十分罕见。

诚然,生于40年代的归亚蕾,从小被教育做一个温柔媳妇,而不是事业上的女强人,这与当代的女演员颇有不一致。当时的“政治正确”与现在不同, 社会 主流价值更倾向于女性回归家庭,自然也给了女性家庭这一条“退路”。

虽然这是上几个时代的价值观,但仍然有一些参考价值:在女性独立风潮渐起的现在,我们是否也要警惕一种绝对的政治正确,如果女性作为个体,想要回到家庭,是否也值得鼓励?

归亚蕾十分理解“独立女性”的处境,“也许她把这一生都投入到演艺事业上,所以在路途上就会很惶恐,很不晓得该怎么办。”

无论顺境或是逆境,“想要展现就去积极争取机会,最重要的是,永远不要沮丧 。” 归亚蕾的人生观未必人人都要认同,但她的宝贵之处在于自洽,当今时代,自洽是拒绝焦虑的唯一武器。

如今的她虽已年逾七旬,不断生长的皱纹虽然让她的容颜不再那么光彩夺人,可岁月对她终究还是友善的,如闲云流水般恬然娴静、沉稳不惊的气质已经沉于心间, 尽管要同时兼顾家庭和事业,她还是不埋怨不沮丧,在演艺生涯斩获无数大奖,也和相爱的丈夫走过幸福的“金婚”,几近圆满的人生令人艳羡。

这就是归亚蕾。虽年逾古稀,但风华犹存的归亚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