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山间漫步

作者:赵

远处寒山,石径斜斜,白云深处有人。

驻足坐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

《山行》是一首如画的抒情诗,像一组变换着拍摄角度的焦平面。

这首诗首先向我们展示了秋天寒山的全景图:有一条石板路蜿蜒向远方,一个旅客在山路上行进。第一句是一个“远”字,形容山路的长度;一个“斜”字形容山路的起伏;一个“冷”字形容秋天的山的冷;一个“上”字与“斜”字相呼应,写出了一座高而平缓的山。我们顺着诗人的视线,沿着山路向上望去。在白云飘过的地方,我们看到了隐藏在白云深处的青石搭建的房屋。

以上,我们已经看到了寒山的全景和前景。作为一首抒情诗,作者并没有在这里表达他的情感倾向,而是为下面的描写保存了动力,勾勒出了林峰所处的环境。《停下来坐在枫林爱上夜》这首诗把抒情主人公和抒情背景一起推向读者。你看,诗人驱车来到一片枫林,这让他难以抑制自己的感情。为了将美景尽收眼底,诗人停下来欣赏火红的枫林景色,没有开车。此时的枫林与欣赏它的人融为一体,达到了让人流连忘返的境界。把林峰和其他人推向读者是不够的。诗人用特写镜头把结霜的枫叶展现在我们面前。你看,晚霞下,层林尽染,枫叶流动,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火红。这不是“寒山”!《霜叶红于二月花》这首诗把全诗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这首诗不仅给人以强烈而生动的美的形象,而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霜打的枫叶红彤彤的,春意盎然。这不就是诗人推崇的原因吗?

在山水诗的写作中,如果意境不脱离“形”和“神”,就要通过具体可感的意象来抒发感情,打动读者。当然,这个意象不是临摹的,而是诗人感受过的,有独特理解的,经过艺术加工的意象。一方面,诗人用集中的笔力和浓重的色彩写出的《霜叶红于二月花》这首诗,与以往的“冷山”、“石径”、“白云”、“人家”等稀疏的景色形成对比,使诗如画,给人以视觉美感,留下了令人回味、深思、热烈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