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侦探片或电影。

你去看了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电影。

对于很多人来说,“希区柯克”这个名字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名字,而是代表了一种电影技术的精神,成为悬疑和恐怖的代名词;希区柯克著名的头部剪影不仅仅是简单的剪影,更是这种“希区柯克精神”的图腾意图。

电影艺术大师希区柯克导演在中国似乎并不知名。你可能看过他的《蝴蝶梦》《美人计》《爱德华医生》。可以说,在不了解希区柯克的情况下谈论电影,实在是不可原谅的疏漏。他被列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创作者之一。更重要的是,他的艺术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蒙尘,反而变得越来越永恒和伟大。

对于希区柯克来说,拍电影就是为了不让平庸的东西出现在银幕上。他创造并完善了制造悬念的艺术,让银幕下的观众“身临其境”,参与剧情。所以他控制的不仅仅是电影,还有观众的注意力,所以他成为一个永远把观众放在第一位的娱乐大师。他对人性和心理状态的深刻理解和高超凝练的视觉画面表达,使他的电影升华为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艺术经典;同时,还没有一个导演像他驾驭惊悚片那样主宰过某一类型的电影,所以擅长在银幕上“吓唬”观众的希区柯克名正言顺地拿了“恐怖大师”的称号。

希区柯克的父母是深深的天主教徒,他们家的宗教氛围非常浓厚,家规非常严格。但在英国这样的基督教国家,天主教徒毕竟是凤毛麟角。他的电影与其说是制造悬念的艺术,不如说是缓解焦虑的渠道。凭借着超越日常冒险故事的惊险画面效果,遭受莫名罪恶感和焦虑的人可以在“画面冒险”中暂时忘记自己的痛苦,而他自己则在自己全心创造的艺术中找到了安全感。

希区柯克即将中学毕业时,父母把他送到一所学校“工程与航海学校”,与他的“志愿”相对应。在那里,这位未来的电影导演学习了力学、电学、声学和航海。学完之后,是时候谋生了,于是19岁的希区柯克进入了亨利电报公司。当时他是海底电缆专家,负责技术鉴定。为了学习绘画,他边工作边在伦敦大学主修美术。这期间,剧院、电影院成了吸引他的地方,电影显然更有吸引力。他特别喜欢美国电影。由于在伦敦大学深造,他被调到广告服务部从事平面设计(为广告写说明文字,画图画)。“这份工作最大的好处就是让我近距离接触电影。”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此后不久,他进入了电影业,他找到了一份写作和设计字幕的工作。当时有默片,镜头之间需要加对白或叙事字幕。"我的工作是用简单的图片在纸板上写简单的句子."最有意思的是,如果演员的表演烂到可笑,希区柯克会配上相声,但会大获成功,因为观众认为这是一种讽刺。他对电影的兴趣使他尝试写剧本,做艺术家和助理导演,他经常被派去拍摄一些不重要的场景。

1922,第一次志愿当编剧。这部电影叫做《女人对女人》。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名英国军官在巴黎度假时,与一名舞女发生性关系。后来他回到了前线,在一次战斗中失忆——回到英国后,他娶了一个上流社会的女人。很快,舞女带着她的孩子出现在军官面前——故事以舞女的死而告终。这部电影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希区柯克结识了他的第一任女友艾玛,她是这部电影的剪辑师。这个23岁的天主教男孩向女孩坦白,他“从来没有和女孩出去过,也没有喝过酒。”似乎那个女孩相信了他。四年后,阿尔玛皈依天主教并嫁给了他。他们成了一生的好伙伴。很快,他们有了他们唯一的女儿,帕特。

希区柯克的第一部电影《快乐花园》(1925)让他经历了一系列磨难,但最后的结果还不错。影片上映后,舆论相当看好这位新手,称他是“一个有大师头脑的年轻人”。至此,希区柯克正式掌舵他的电影之舟,一路行驶,无法停歇。第二部电影《山影》(1926),希区柯克认为“拍得不好”,但下一部电影《房客》(1926),真的是希区柯克式的电影。《房客》围绕一个无辜的人被怀疑是连环杀人案的凶手这一事件展开。这部电影包含了希区柯克作品中一些最重要的元素:一个人被不公正地指控——这成为后来希区柯克几乎所有电影的主题;通过制造悬念来促进叙事;最重要的是,这一切都是通过高超的视觉技巧,精美地展现在屏幕上。当时电影还是一门很幼稚的艺术,其视觉表达的可能性有很大的探索空间。正是在这一点上,希区柯克可以算是一个不知疲倦的追求者。事实上,他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提高电影视觉化的过程,他的作品因为体现了视觉艺术的真谛,仍然值得后世学者细细品味,他的追求源于他对电影的信念:“我一直被一种用纯粹的视觉形式表达思想的欲望所激励。”他的电影最逗乐的本质元素就是他总是在自己的作品中露脸,《房客》是他第一次出场(一个坐在编辑部的闲人)。这几乎成了希区柯克系列的品牌标志。在他接下来的56部电影中,他在银幕上闪烁不定。在《蝴蝶梦》中,他站在电话亭旁等待。在《鸟》中,他带着两只小狗走出宠物店。最棒的是,在救生艇里,整部电影都发生在一艘船上,一直* *。希区柯克想演一个水面上的浮尸,但是他害怕溺水。有一天,他突发奇想,立即实施了严格的减肥计划(希区柯克一生都被肥胖困扰)。结果他损失了65,438+000英镑。他在减肥前和减肥后摆姿势拍照,然后把它们抄在剧作家阅读的报纸上,作为“杜雷高”减肥饮料的广告。希区柯克对这一举动非常自豪:“我扮演的角色非常成功!”的确,因为很多观众写信打电话来询问这种“饮料”的细节。事实上,观众不仅被他创造的悬念所吸引,更喜欢他的电影所散发出的机智和幽默。《房客》又为他赢得了声誉,被认为是当时英国最好的电影。

随着默片时代的结束,希区柯克于65438年至0929年拍摄了他的第一部有声电影《勒索》。其实早些年有声电影的出现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给电影带来了新的表现手段;另一方面也几乎让默片后期获得的近乎完美的视觉成就被抛弃。“声音”除了让戏剧家说对话之外,还远远不具备艺术功能,这让艺术水平很高的电影再次从起点跌落,再次面临形式构图(声画协调、声音功能性)的探索。这给了希区柯克另一个机会。他是那种特别愿意在自己的领域不断尝试新方法和新技术的人。在第一部有声电影中,他试图将声音融入整个影像系统,承担起表达心理状态和强化戏剧效果的功能。比如,当女主角用刀杀死了想强奸她的画家后回家时,邻居们正在吃饭时讨论刚刚播出的命案,女孩再也听不下去了。这时,讨论变成了咆哮,嘈杂而含糊。只有“刀”这个词被女孩听得清清楚楚,“刀-刀-”这个词不停地重现。突然,她清晰地听到了父亲的声音:“爱丽丝手里的刀看起来和她杀死画家时一模一样,邻居们关于谋杀的声音还在继续——这在目前并不算什么,但在一个人们还不知道如何创造性地使用声音的时代,声音和画面相得益彰无疑是一个例子。

随后希区柯克经历了一段职业生涯的低潮期,期间拍摄了《占领埃尔斯特罗》(1930)、《黑仔》(1930)、《骗局》(1931)、《奇怪的富翁》(65438)。幸运的是,希区柯克充满了自省。他总结道:“经过这一段时间,我学会了善于批判自己,我学会了退一步评价自己过去的创作,就像用别人的眼光看待自己一样。尤其是在进行新的创意时,一定要让内心体验到喜悦。如果你真的在这个想法中感到快乐,那么好事就会找上你。”

1934《一个知道太多的人》似乎预示着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不仅使希区柯克在英国的银幕生涯达到顶峰,而且在美国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就是说希区柯克因为这部电影获得了国际声誉。为他在不久的将来被邀请到制作条件更好的好莱坞,以更多的艺术成就开始另一种生活开辟了道路。

《三十九级台阶》(1935)被认为是他在英国拍摄的最好的电影。这是一部谍战片,它最大的特点,也是导演最大的骄傲,就是戏间的快速突然转换。这里的速度造就了这样一种观影效果:观众始终处于全神贯注的状态。如果没有追到对方,就觉得整部电影像闪电一样飞驰而过,一个又一个悬念完全抓住了观众。希区柯克曾把自己比作“做美味馅饼的糕点师”,他的“馅饼”是一个充满悬念的故事。很多人很欣赏他的名言:“大部分电影都是生活的片段,但我的电影都是带馅的蛋糕。”因为他坚信:“所谓戏剧,就是去掉那些生活事件的世俗片段。”所以他的电影总是快节奏的。1938完成的《失踪的女人》也赢得了掌声。在美国获得“纽约影评人奖”。

希区柯克在英国导演的最后一部电影是《牙买加饭店》。尽管他对此并不满意,但这是一个意想不到的商业成功。此前,希区柯克收到美国著名电影人塞尔兹尼克(Selznick,他曾是电影史上最受欢迎的电影之一《飘》的制片人)的电报,邀请他去好莱坞拍摄一部关于泰坦尼克号沉船的电影。希区柯克向往在好莱坞工作室工作,因为他一直认为:“就电影而言,他们的拍摄方法和技术是真正专业的,他们远远超过其他国家。”后来,当他回顾自己在英国和美国的作品时,他总结道:“英国的作品加强和发展了我的直觉能力,也就是我构思的直觉能力,但我使用技巧和相机的方法从《房客》开始就没有改变过。所以我的第一期可以总结为‘电影的感觉’;第二个时期是‘观念的形成’。”希区柯克在好莱坞的几十年里,充分发挥了他作为专业导演的天赋和才能,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

由于制片人塞尔兹尼克转而拍摄《蝴蝶梦》,希区柯克放弃了原定计划。这部在中国上演的电影,类似于灰姑娘的故事。乍一看不像希区柯克的电影。准确的说是心理剧。但希区柯克创造性地将悬疑因素渗透到由人物纠葛构成的纯心理剧中,这也为希区柯克后期的电影增加了新的元素,即利用心理学素材来丰富和滋润,而《蝴蝶梦》中的心理冲突却是由原著小说提供的。影片以1940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但却颁给了制片人塞尔兹尼克,同年的最佳导演奖被《愤怒的葡萄》的约翰·福特摘走。但是《蝴蝶梦》很受观众欢迎,第一次在美国导演就取得这样的成绩,是一种胜利。紧接着是惊悚片《海外特派员》(1940)。希区柯克最得意的是影片中的特技镜头:飞机一头扎进海里,飞行员再也拉不起来。它是希区柯克自己设计的。他说,“没有一个专门的技术人员能想象它是怎么做出来的。”希区柯克在电影中总是喜欢尝试新鲜事物,解决一些看似棘手的技术问题,所以银幕上总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1941年,他制作了电影生涯中唯一一部喜剧《史密斯夫妇》。同年有《闺阁之谜》,作者是《蝴蝶梦》的女主角琼。主演方丹。讲的是一个妻子怀疑丈夫会在她的牛奶里下毒并谋杀她。电影中美丽而扣人心弦的场景是主人公端着一杯牛奶慢慢走上楼梯。希区柯克用强光照射了一下那杯牛奶。他的别出心裁之处是让聚光灯照在牛奶上,而不是杯子上,这样就更亮了。当主人公走上来时,观众全神贯注地盯着那杯牛奶,这是希区柯克控制观众注意力的方法之一。

希区柯克在二战期间回到英国,为国家情报部门拍摄了两部赞美法国抵抗的电影,因为他“一直觉得自己应该为反法西斯战争尽一份力。”那时候横渡大西洋去英国并不容易。他坐了一架轰炸机,坐在机舱地板上,没有座位。但飞机中途突然被命令返航,希区柯克两天后再次出发,可见他为国尽力的诚意。他战后的第一部作品是在中国上映的《爱德华医生》,由著名影星英格丽?伯格曼和格雷戈里?主演帕克。希区柯克凭借其一贯善于捕捉即将兴起的新思潮的敏锐洞察力,率先将简单化、大众化的精神分析主题引入其电影。这部电影的投资是654.38+50万美元,利润是7倍多,在商业上大获成功。希区柯克在他的下一部电影中再次使用了当时极其受欢迎的明星英格丽?褒曼,让她主演《美人计》。这是一部最浪漫最优雅的希区柯克电影,同时也完美体现了希区柯克的风格。影片的故事是由《周六晚邮报》上的一则新闻引发的:女主角在美国联邦调查局的代理人(Kale?在格伦的陪同下),她来到了拉丁美洲,她想潜入一个纳粹组织所占据的豪宅,探寻他们活动的秘密。高度的风格化和简约化是影片成功的基础,精致的摄影和整齐的演员阵容也给了影片很好的反差。此外,《美人计》虽然是一部谍战片,但在表现邪恶时避免了暴力手段,做了人性化的处理,恰到好处地以紧张的节奏展现了人物之间微妙的心理较量,强化了影片的情感魅力和人性深度。也深受观众喜爱,取得成本8倍以上的高票房收入。其实希区柯克的名字一直是制片方的票房保证。

在观众和投资者看好希区柯克的惊悚片的同时,他本人也试图离开这条“老路”,不仅在内容上,而且在电影的形式和技巧上都做出新的尝试。他知道没有创新的艺术对于创作者和观众来说都会变得无趣。这一时期的作品,如《帕拉丁案》(1947)、《绳子》(1948)、《摩羯座下》(1949)、《怯场》(1951)等。),以及对人性主题的长期深入思考,都让他有了新的起点,在新的高度开始“回头”,进入了自己电影创作最辉煌的时期。

《后窗》(1956)是一部技巧精良、寓意深刻的电影。腿部受伤的摄影记者杰夫(Jeff)每天都坐在自己的窗前,观察着对面楼里邻居的日常生活。结果,他发现了谋杀。全剧只有一个场景,但导演把主人公的视线和他的反应切割成了变化多端的蒙太奇组合,在银幕上变成了紧张有趣的效果,橱窗里的故事也演变成了人类的缩影。同时,其严谨的结构、强烈的激情、丰富的细节也成为希区柯克堪比《蜂蜜》的最佳剧作。偷窥狂杰夫看到的与其说是谋杀暴行,不如说是人性弱点的写照。影片女主角格蕾丝?凯莉(曾获奥斯卡)是希区柯克最喜欢的女明星,她符合希区柯克对银幕女性的要求:表面优雅冷峻,内心激情似火。这种“女性观”来自希区柯克“悬念就是一切”的电影理念(他认为像梦露那样太抢眼就没有悬念),当然这无疑是他内心对理想女性的想象。但凯莉后来成了摩洛哥公主,两人失去了合作的机会。

《迷魂记》(1958)只是一部从一个感性男人的角度讲述故事的电影。其缓慢的节奏给观众一种沉思的感觉,这是他其他电影所没有的。希区柯克本人对这部作品有所偏爱,他的传记作者认为这部电影包含了导演情感倾向的自传性因素,表现出将女性纳入其理想的固执态度。无论如何,影片中的神秘气氛和钟楼上的著名镜头,再一次展现了希区柯克电影无与伦比的魅力。

而谍战片《西北偏北》(1959)则是希区柯克的经典之作,节奏令人眩晕,想象力出人意料。如果说三十九级台阶是英国创作的总结,那么《西北偏北》就是希区柯克美国创作的总结。不久前,为了纪念希区柯克100岁生日,英国著名电影杂志《图片与声音》邀请了一些世界上最杰出的导演来评选希区柯克最杰出的电影,结果《精神病患者》(1960)击败《迷魂记》获得了第一名。在六七十年代,它曾被认为是一部热爱煽情手法的导演拍出来的血腥电影,现在越来越被推崇。好像希区柯克总是走在前面。他早就说过,“心理变态者超越了我之前拍过的所有电影——我不在乎人们觉得它是渺小还是伟大。拍摄的时候,我并没有想把它拍成一部有意义的电影。对我来说,重要的是一大片的剪辑,摄影,声音以及所有能让观众尖叫的技巧。充分利用电影艺术的表现力,创作出能够影响大众情绪的作品,是我的本意。我在这部电影中做到了——这是一部纯粹的电影,所以它深深地激动了观众。”为了避免血腥,希区柯克把精神病患者拍成了黑白电影,但也有观众表示,在那场惊心动魄的浴室谋杀现场看到了红色的血液。有一次,我说想看这部片子,朋友拦住我说:“别看了,你看完肯定不敢洗澡。”希区柯克的“现实恐怖”让人无法抗拒,但他并不现实地展现血腥的东西。事实上,在洗手间那场戏中,凶手的刀甚至没有碰到对方的身体。希区柯克凭借高超的电影蒙太奇技巧完全达到了目的。电影除了让你尖叫,也给观众留下了对人性复杂性和丰富性的想象。如果说从事艺术的人可以分为艺术家和工匠,那么希区柯克就是模糊了两者界限的艺术大师。另一个让希区柯克引以为豪的是,他以80万美元的小投入获得了13万美元的高额利润。事实上,希区柯克刻意尝试以拍摄电视的条件拍摄大型故事片,他成功了。

《鸟》(1963)的难点在于如何表现成群结队攻击人类的鸟,但这个挑战对希区柯克来说却是一件乐事:“我们这次要用特效,来试试吧。”在电影中已经广泛使用数字技术的今天,鸟类中的特效并不笨拙。影片提出了至今越来越让人们困惑的主题: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全片没有音乐,只有各种小鸟的鸣叫声,常常令人毛骨悚然。希区柯克一直非常重视生活细节的真实,虽然他的表演超出了日常内容。例如,在拍摄《鸟》之前,他让波德加湾的所有居民在外景拍摄制作服装。所以虽然他只拍那些不寻常的东西,有明显的个人色彩,但是观众看完之后不会指责影片不真实,反而会津津乐道里面的故事。

65438-0972年70岁的希区柯克在阔别20年后重返英国,拍出了《狂猛》,在当年的戛纳电影节上获得一致好评。四年后,《家庭阴谋》成为希区柯克的最后一部电影。1980年4月29日,投身电影50多年的希区柯克在美国洛杉矶去世。

由于他对电影的贡献,他生前获得了许多荣誉,尽管当时人们对他和他的作品仍有或多或少的偏见。1968年,美国文理学院授予希区柯克特别荣誉奖:欧文?索尔贝格奖;1979年,美国电影学院授予他“终身成就奖”;1980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封希区柯克为爵士。

多年来对希区柯克作品的模仿数不胜数,近年来更有翻拍希区柯克作品的趋势。崇拜希区柯克的导演们无意中创造了一种新的希区柯克流派。他们认为:“希区柯克就像一本语法书,里面包含了你将要学习的一切。”总之,他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对电影艺术影响最大的导演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