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鲜为人知的被捕经历,为何敌人不敢杀他,反而一直好言相劝?

在革命战争年代,八路军除了要对抗侵略者外,还要面对蒋介石的围追堵截。

针对***产党领导的八路军,蒋介石一向秉承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的原则。

在陈赓的人生经历中,有一段鲜为人知的被捕经历,可是被捕后敌人却不敢杀他,反而一直好言相劝,这又是为何?

1932年9月5日,陈赓在新集西北的胡山寨战斗中,右膝盖受到重伤,当时的他并未意识到这次腿伤的严重性。

在跟主力军离开鄂豫皖的路上,他的伤势越来越严重,竟然发展到行走都很困难。

组织鉴于陈赓伤势的严重性,决定让他到上海先治疗伤口,将身体养好后再归队。

由于腿伤的原因,陈赓用了大半个月的时间才到达上海,在上海党组织的安排下,他被送到医院接受治疗。

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陈赓的腿伤痊愈了,只是想要恢复以往的行动速度,还需要一段时间的静养。

陈赓是一员不可缺少的智勇双全的虎将,上级知道他伤势痊愈后,立刻派他到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展工作。

在上海居住了几个月的时间,还从没有在这里好好看过一场电影,陈赓想到马上就要到根据地工作,想要离开前,放松一下。

加之听说戏院有了新戏,一向谨慎的陈赓竟然放松了警惕,在戏院看电影的时候正好和一个原来在我党工作的叛徒并排坐在一起。

陈赓注意到叛徒陈连生后,就立刻从戏院离开,试图甩掉叛徒,但是他现在腿伤没有完全恢复,想甩掉叛徒,有些困难。

陈连生也发现了陈赓的腿伤,一直死死拖着他,不让他有机会脱身离开。

虽然陈赓腿伤走不快,但是身手敏捷,他抓住机会,伸出手一拳就把陈连生打倒在地。

陈赓并没有置他于死地,或许是长时间和陈连生行走,浪费了许多体力,或许是他仁慈,想要放他一马。

叛徒虽然被打倒在地,但还是在昏迷前吹响了身上的哨子,引来了周围的巡捕。

面对四面八方涌来的巡捕,陈赓寡不敌众,最终被捕。

他被捕后,被关押在西牢里,为了从他嘴里获得机密情报,敌人在他身上用尽酷刑。

带着倒刺的鞭子在他身上留下一道又一道伤口,还用盐水在伤口上继续抽打;

用高压电刑讯逼供,电得他浑身颤抖,但始终咬紧牙关;

他们还拔掉了陈赓的指甲...

可是无论他们如何伤害陈赓的肉体,都没办法摧毁他的信念和意志力。

陈赓在国***两党都是鼎鼎大名的人物,还曾经在东征的时候,救过蒋介石的性命。

为了能劝降他,国民党派出了不少人马,包括叛变的顾顺章,但无论谁前来做说客,最终都只会被陈赓骂回去。

蒋介石听说情况后,亲自出马到监狱看望陈赓,监狱的工作人员知道后,给他准备新的衣服和洗漱用品,希望他能用干净整洁的面容面对蒋介石。

敌人的这一做法,陈赓并未接受,他选择以蓬头垢面、满身污血的样子见蒋介石。

虽然身着血衣,形象不好,但他眼里的光是那么坚定。

看到昔日的校长,陈赓也不起身行礼,只是坐在那里,不屑地看着他。

反倒是蒋介石满脸笑容说:“陈赓,你瘦了许多。”

陈赓听完此话毫不客气地回答了句:“我虽然瘦了,但是天下百姓富裕了。”

说完后又补了一句:“校长,你也瘦了。”说话语气中的嘲笑毫不掩饰。

不过蒋介石却一点也不在意,还替自己狡辩:“时局如此,生灵涂炭,我寝食难安。”

陈赓看着面前虚情假意的蒋介石,一点也不客气,言语之锋利,让蒋介石羞愧难当。

蒋介石很看重陈赓的才能,想要将他拉回国民党,回到当初在黄埔军校的日子,还要许给他一师之长的职务。

但是陈赓并不领情,让蒋介石恼羞成怒,扬长而去。

虽然生气,但是他不能杀害陈赓,毕竟陈赓是他的救命恩人,传出去天下人只会骂他忘恩负义,对他名声不好。

这也给了宋庆龄营救陈赓的机会。

她带着十几名国民党黄埔军校的同学到蒋介石那里为陈赓求情,蒋介石被他们逼得毫无办法,只能口头答应释放陈赓。

其实这不过是他的缓兵之计,一方面是碍于宋庆龄的名望和地位,不得不答应;一方面能为自己争取时间,劝陈赓回心转意。

其实这不是宋庆龄第一次帮助陈赓,两人也是相识多年的朋友,陈赓入黄埔军校学习时,就曾听过孙中山先生的讲话,对于陈赓,孙中山格外爱护。

两人经常单独谈话,在孙中山的介绍下,陈赓认识了宋庆龄。后来他参与南昌起义,在战斗中不小心受了重伤,到上海的医院接受治疗。

当时时局动乱,医生看陈赓的装扮和伤情,猜测他身份不一般,不敢贸然为他治病。

陈赓觉得这位姓牛的医生为人正直,思想进步,就没有对他隐瞒自己的身份。

牛医生正是宋庆龄的亲戚,当听说陈赓的事情后,宋庆龄叮嘱他无论如何要治疗好陈赓的伤情,还抽时间去看望陈赓。

由于伤势太过严重,医生建议陈赓截肢,但他知道自己是军人,一旦失去了腿,与废人无异。

陈赓再三要求牛医生帮他保住双腿,也是在宋庆龄的关照下,牛医生才拼尽一身医术,帮他将伤腿治好,让他又可以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在法庭上,陈赓辩解说自己刚从山东回来,想要找份工作,不知道为什么就被人抓了。

法官找来叛徒陈连生与陈赓当面对质,他指认陈赓是红军军长,并非普通人。

虽然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撑这一说法,但是法院还是让巡捕房将陈赓引渡给中国的行政当局。

一旦犯人被引渡,就说明他的罪名坐实,除非劫狱,否则再难从监狱走出来。

宋庆龄针对法院这一做法十分愤怒,指责他们相互勾结,欺骗群众,罔顾法律。

陈赓被引渡到了上海市公安局,关在拘留所里。为了防止他逃跑,公安人员将陈赓绑在铁柱子上。

为了营救陈赓,宋庆龄还给蒋介石发去电报,指责他恩将仇报,不顾昔日救命之恩,是不讲礼义廉耻的人。

面对宋庆龄的指责,蒋介石反驳称自己并没有想要杀害陈赓,只是希望他能“迷途知返”。

押解陈赓的列车在到达南京时,国民党宪兵司令还故意拿着蒋介石的一封电报,到火车站接陈赓。

这封电报是蒋介石专门为陈赓发的,希望他能回心转意,归顺国民党。

蒋介石一直想要劝降陈赓,不仅仅是因为陈赓是个人才,更是因为此时他正在发动对红军的围剿。

一旦陈赓归顺国民党,就能影响黄埔军校的黄埔生,还能影响到红军的士气。

到了南昌后,敌人让陈赓住在南昌市中心洗马池的江西大旅社,为了拉拢他,蒋介石派人送了许多“礼物”。

让人把陈赓带到宽敞的客厅,希望他来了后,能够上前恭迎自己。

但是陈赓却不按照蒋介石所想的那样,用报纸高高遮挡自己的视线,让蒋介石根本看不到他。

虽然蒋介石没摆谱,但他却故作姿态,一副大人有大量的样子:“你是陈赓,作为校长的好学生,虽然在政治上犯了错误,但是我能原谅你。”

蒋介石一番话,显示出自己宽宏大量的样子,奈何陈赓根本不予理睬。

“我不需要你的原谅。”

蒋介石虽然很尴尬,但他为了避免尴尬,换了个话题:“你这一路上可还好吗?”

陈赓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说道:“你派人一路用枪‘保护’我,怎么会不好呢!还要多谢你的关心。”

“话可不能这么说,我是请你来这里谈话的,黄埔的校长是不会杀害自己学生的!”

陈赓冷哼了一句:“今天我落在你的手里,任凭你处置,但是不要对我抱有任何幻想,我是不会加入你们的。”

无论蒋介石如何说,陈赓都能将他堵得哑口无言,甚至还说中国能有现在的局面,都是蒋介石搞出来的,他应该为此负责。

这句话气得蒋介石脸都绿了,一时之间竟然不知道该如何反驳,只是一个劲让他为自己的态度悔过。

但是陈赓觉得自己不需要反思,需要反思的是蒋介石,被他气得上气不接下气的蒋介石对身边的邓文仪说:“你好好劝劝他,以后你就代替我同他谈话。”

邓文仪改变了谈判的思路,没有让陈赓加入他们,只是让他回到红军告诉黄埔学生,只要他们答应回头,就可以释放他。

无论国民党采用什么样的策略,陈赓都不为所动,坚持自己的主张。

蒋介石劝降不成,只能将他送回南京。

其实今天所遇到的这一切都在陈赓的预料之中,他太了解蒋介石是个什么人了。

面对昔日的救命恩人,蒋介石就算是为了面子,为了堵住悠悠众口,也不会对他怎么样的。

两人的渊源要从1925年10月说起,在第二次东征途中,革命军遇到了敌人的主力部队。

由于这支部队的师长不会带兵打仗,所以战斗刚打响,他们这支部队就被敌人重重包围,损兵折将。

蒋介石看情况不妙,紧急将陈赓调来代理师长,希望他能将溃败的军队集合起来,发挥部队的作战能力。

即便蒋介石快速调兵遣将,但是败局已定,就算是陈赓也无力回天。

三师的官兵早已被打得四处逃窜,方寸大乱,很难再凝聚起来,陈赓让蒋介石立刻撤离这里,免得有生命危险。

但是蒋介石不甘心就这么狼狈而逃,传出去与他的威严有碍,所以坚持不离开。

为了挽回尊严,处心积虑的他大摇大摆走出了战壕,摆出一副誓与阵地***存亡的架势。

甚至他还对身边的人大声喊道:“仗打成这样,唯有舍生取义才有脸回去见江东的父老乡亲。”

陈赓从大局出发,劝他不要因为这一个师的荣辱轻言生死,毕竟这个师不是黄埔出来的正规部队,将领也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喽啰,无须自责。

蒋介石看陈赓如此上道,给了自己台阶下,在他的劝告下勉强决定离开这里。

可是此时想起来撤离,为时已晚。

敌人的部队早已悄无声息地靠近了蒋介石,看到敌人气势汹涌朝他逼近,蒋介石吓得两腿发软,竟然连走路都不会了。

陈赓看着脸色苍白的蒋介石,二话不说将他背在身上向后方撤离,一直到再也看不到敌人的踪影,这才将他放到了船上。

对蒋介石而言,陈赓不仅仅是他的救命恩人,还保住了他的尊严和面子。

为了报答这份恩情,他将陈赓放在了侍从参谋的位置,这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位置,并且享有随便进出自己府邸的权力。

要知道蒋介石对任何人都留有戒心,能让陈赓随意进出府邸,足可见他对陈赓的信任。

但是没想到蒋介石追随孙中山这么久,竟然和他背道而驰,背叛了革命。

在看清楚了蒋介石的真实面目后,陈赓才选择脱离国民党,加入***产党。

两人也从此分道扬镳,从一路人,变成了不***戴天的仇敌,陈赓无论如何都不会再回到国民党队伍。

被押到南京后,陈赓的待遇和之前有所不同,为了争取他回头,敌人没有将他关押在阴暗潮湿的牢房里,而是将他软禁在单独小院的楼房里。

为了彰显他们的仁厚,晚上还会有几个特务带陈赓去看戏,伙食也很优待。

但是陈赓却没有被他们这些收买,有一次在戏快要开始时,他选择在观众最热闹的时候,站起来大声宣布自己是***产党人,宣传***产党的主张。

特务都没想到他会突然间这么做,急忙将他架了出去,从那以后再也不敢让他到公众场合。

一计不行,特务又想出另外一个计划:美人计。

他们找了几个如花似玉的暗娼陪陈赓每天吃饭、喝酒、打麻将,企图用这些手段迷了他的心智。

这些女人一开始还胸有成竹,拍胸脯保证一定完成任务。

没想到陈赓根本不理睬她们,还对她们口出恶言,害得她们一个个都找特务诉苦。

到后面,这些特务倒是悠然自得地享受,经常和这些女人一起吃喝玩乐,让陈赓一个人在屋子里生闷气。

陈赓对这些特务经常大发脾气,骂他们都国难当头,还只知道贪图享乐,不配当中国人。

特务被陈赓骂得狗血淋头,但却毫无办法,只能默默忍受。

这天,国民政府来了一名法官,说是要单独提审陈赓,原本以为敌人还不死心,陈赓也拒绝回答问题。

但是这位法官突然间在手心写了一个字,陈赓不由得大吃一惊,这不是他和地下党的接头暗号吗?难道他是组织上的人?

法官小声告诉陈赓:“家里人让我通知你,正在给你准备吃的,你要暂时改变一下态度,不要太激烈,更不要经常对他们发脾气,要变得沉默一点,可以多争取时间。”

过了几天,这位法官再来的时候,告诉陈赓一切都已准备就绪,在某天晚饭后打开屋子的后窗,那里有一个梯子,沿梯子下去,马路上准备好了 汽车 。

陈赓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这段时间异常安静,特务也如往常般和那些女子说笑,打麻将。

等天黑后,陈赓悄悄打开了窗户,果然摸到了梯子,正当他准备沿梯子往下爬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了椅子,发出了声响。

他赶紧关上窗户,装作生气的样子,坐在椅子上故意发出声音。

特务以为他又在生闷气,也没当回事,继续打麻将。

确定特务被麻痹后,陈赓爬出窗户,悄悄走到院子的角门,迅速打开事先停在这里的 汽车 ,扬长而去。

汽车 左拐右拐,大约开了十几分钟,在一栋楼房前停了下来,司机将他送到了一对夫妻家里躲避了三天。

第三天晚上,陈赓穿着宪兵的衣服躲过敌人的搜捕,回到上海,继续革命。

这段经历也成为了陈赓人生中鲜为人知的一段过往,好在蒋介石还顾及世人的看法,要不然新中国会损失一员虎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