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制作人

《浪漫之死》是一部极难评论的电影。像姜文等所有带有强烈个人标签的导演一样,他们把电影当成一种玩物,并不是说他们不认真,而是为了表达过度的欲望,溢出情绪和想法。这也是一把双刃剑。过多的个人情感流露,有时可能对观众不太友好。

即便如此,我仍然不得不承认这部电影在许多方面都很出色。首先,这个故事完全脱离了政治,它干净利落地讲述了黑帮在战时的生存之道。没有外在关系的制约,全部是内化的情感依赖,表现了特殊时代背景下人性的压抑和每个人无处可逃的挣扎。

第二种是拼图剪辑。当你知道一些人的结局时,你可以回顾他们的前世。真真假假,会有不一样的味道。

第三是对食物的处理,太棒了!全片涵盖了三种饮食,一是上海点心小吃,二是日本料理,三是重庆料理。中国人吃饭喝茶真的太复杂了,包括干坤,不可掉以轻心。

电影里关于吃的六段比一场精彩。开始的时候,葛优邀请赵宝刚吃了点点心,然后才开始认真。这种小吃的精髓在于它们堆积如山。普通人最开心的事莫过于此,但这顿饭感觉像是“断头饭”。

在他的餐厅里,浅野忠信展示了一道简单日本料理的精致而复杂的制作过程。他穿的衣服,刀工,摆盘和吃饭的姿势都非常优雅。他对一只来访的野猫的态度与后期的一系列反常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与希特勒在帝国毁灭中仁慈地对待其亲信和下属打字员的角色是一致的。

圆桌晚宴上,章子怡兴致勃勃地给大家讲述了第一次拍电影的经历。“一家人”表面上愉快地坐在一起。因为那一段是倒叙回来的,大家都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但不知道全部真相。这顿饭意味着“最后的晚餐”。

然后燕妮带着尤兰达最喜欢的点心去当说客,代表传说中的戴先生向尤兰达求婚,而尤兰达摆弄着那盒点心,点心再也没有动过。

最精彩的事情来了,藏在浅野忠信的章子怡整天都在吃东西——“啪啪啪”——吃东西——“啪啪啪”...而且处理方式甚至有点鬼魅。“饮食男女,人的伟大欲望是存在的”——人类两种原始欲望的最终体现,以及对现实世界中负罪感的赎罪释放。

最后,在葛优和约兰达安全来到重庆后,他们一起吃了一顿饭。在与对方聊天后,Yolanda坦白了她对食物的态度。“我喜欢上海,所以我喜欢上海菜,但我不喜欢重庆,所以我讨厌重庆菜。”喜欢一种美食,往往是因为对一座城市的眷恋,而对一座城市的眷恋大多是因为我曾经在这座城市里爱过一个人。

只有尤兰达有心情吃饭,不吃饭,不赎罪,不盖谜语,但导演很残忍,不让观众看到美女开心吃饭的场景。真的很可惜。

第四,音乐确实有点好听,但音画契合度不是很高,而且是略显MV的视觉感。一首《带我去上海》让我这个重度上海情结患者差点醉了。

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的《壮志凌云》曾拍摄了《成二》,这部电影被评为电影学院历史上最好的毕业作品。他的学术气息太浓了,无法摆脱。电影下来后,他对电影的态度很明显,有太多的致敬。他模仿了《教父》的整体基调,并巧妙地运用了昆汀的暴力美学和马丁·斯科塞斯的分裂镜头。作为一个先进的年轻导演,这种形式的借鉴是可以理解的,也是真正的享受。我最喜欢的致敬之一是葛优终于通过了安检,双手举过头顶,仿佛把自己交给了时代、历史和他的前半生。在李安的《喜宴》结束时,同样的场景出现了,郎雄在安检时也把手举过头顶,给出了“我放弃”的信号。可见很多有权有势的人都要接受安检!

后来,我和一个朋友谈起了这部电影。“浪漫”是什么意思?他说1913是欧洲的分水岭,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极其美丽,这使人们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繁荣结束了。“浪漫主义”的消亡其实有这么一点意思在里面。如果有人用这种方法处理1937之前的上海,可能会很有趣。

小玲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