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
在过不久便是由来已久的七夕节,节日的由来是家喻户晓的,而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同样是很多人所向往的。不过今年七夕还有一个重要的邻居,那就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的“立秋”。二十四节气虽然现在似乎很少提及,但在古代无论是国家大事还是田间农忙都和二十四节气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即便是现在,很多地方仍然将二十四节气作为农忙的指路明灯。
这些节气都是古代劳动人民宝贵的智慧结晶,它不仅作用于日常生产,也同样蕴含着天文气候。也因此诞生了很多与节气相关的民间谚语,读来朗朗上口。恰逢七夕过后便是立秋了,所以我们今天就来说说与立秋有关的民间俗语。
这句俗语说的是“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听起来便让人忍俊不禁,使得农村生活风貌顿时浮现,形象生动恍如昨天。两句俗语讲的都是立秋前后的天气差异,尤其是现在人们能够明显的感受的到气温相对于往年有着更热了,尤其是夏末秋初这段时间,无论是出门还是吃饭,没有空调或者风扇的话汗水立马就出来了。
说如今的天气像蒸笼也是好不为过,很多人也开始盼着立秋的到来,认为秋天来了就会降温了,然而今年的立秋似乎让大家失望了。
按照俗语所说的,只要立秋立得早,那么降温也就早了。如果立秋晚了,即使立秋了也同样要热上好一阵,而且还不是一般的热,而秋老虎热死牛的说法也不是没有道理。那么立秋的早晚到底如何界定呢?古人虽然没有如今发达的科学仪器,但经过古往今来长年累月的观察,往往能够大致确定在地球的某个时间段气温会有明显的变化,并因此将气候划分为二十四个,这种划分即便是在今天同样有着很多的指导意义。
而立秋也不例外,古人将立秋这天气温变化的早晚来区别是早立秋还是晚立秋。通常在立秋当天的上午开始气温变化那么就是早立秋,相反,在下午气温才开始明显变化的话则意味着晚立秋。除了这种判断说法外,还有一种则是按农历的日期来判断,如果气温变化在六月开始明显就表示立秋早,在七月则表示晚。然而今年都到八月了,按第二种说法肯定是晚立秋了,按第一种说法还有待观察了。
不过观察最近十几年的气温趋势不难发现,每年的气温都在逐步上升,这句俗语往往也对不上号了。有的年份即使符合早立秋的说法,但还是热烘烘的,有的即便是晚立秋也是凉的很快。所以这句俗语随着历史的前进,人类活动的改变以及随之而来的环境改变,已经不那么准确了,当然,这并不影响它作为节气转变的提醒与参考。
跟节气相关的俗语还有很多,大多都是出自老百姓之口,这为古代的农业生产提供宝贵的依据,虽然有时候老天爷也会开小差,但不可否认它对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虽然在城市生活大多很少从事农活,但对于上班族来说,节气却和养生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中医根据“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法则总结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经验,而且秋天气清风寒万物变色,也同样是晨练的最佳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