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是怎样策划空中打击行动的

美军已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空袭程序,每次成功的空袭背后都有无数人在忙碌。

任何空袭的程序都可以概括为:获取信息-情报分析-做出决策-战机起飞-解决目标。

具体细节:

计划内空袭:按部就班

计划内空袭是作为美军“联合空中任务”的一部分予以规划的;在冲突热点地区,常有值班战机24小时待命,一切都像上了发条的钟表般按部就班地运行。

A.拟定草案

这一步可以细分成3方面:确定目标、打击效果估算及初步确定方案。设计这一步很大程度上是出于谨慎,因为空袭不像对准某人开一枪那么简单,目标可能离平民很近……

B.附带损害危险评估

由专人根据情报部门发回的报告估算附带损害的危险,旨在尽可能地减少平民伤亡。根据任务的不同以及潜在附带损害的大小,空袭任务可能需要级别非常高的官员批准。

C.武器选择

空袭前,需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武器数量与类型、战机数量与出动架次。假设目标是经硬化加固过的,美军更倾向于使用BLU-109钻地炸弹,确保穿透目标外层的混凝土。

D.信息支持

计划制订者向飞行员给出详细指导信息,内容包括空中交通管制、敌方防御火力等。

E.执行计划

战机起飞,直扑目标。途中,飞行员可能意外发现更有价值的打击对象,这时就需要临时改变计划。针对这种情况的空袭程序,请见下文的“时间敏感型目标”。

F.效果评估

空袭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如果是,任务完成,否则就需要继续重复同一项任务。

时间敏感型:先斩后奏

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如果侦察机突然报告称,发现一支车队正护送高价值目标仓皇逃走,再完美的空袭计划也得暂时抛到一旁。在最紧急的场合,前线指挥官有权力不等待高层(有时甚至是国防部长)花较长时间核实并批准,而是直接“先斩后奏”。

A.寻找

侦察机出动,确定潜在目标的大致位置以及行动趋势。

B.盯上

侦察机启动全动态摄像头或其它传感器发现并锁定目标。

C.跟踪

侦察机尽量保持与目标的接触,不断向指挥部传送目标的最新活动情况。

D.决策

调用哪架战机?携带什么武器?为防止目标逃跑,指挥官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做出决策。有时,空袭目标不在计划范围内,下达命令的较低一级指挥官要有承担责任的觉悟。

E.行动

命令下达,通常由距目标最近的战机实施行动。

F.评估

确定目标是否已被摧毁,是否需要发动第二次空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