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后下雨的原因
地震后下雨的原因与地下储藏的能量、地下水分被汽化、地震形成的冲击波有一定的关系。
1、地下储藏的能量
地震时,地下储藏的巨大能量瞬间释放出来,地面温度会升高,这有助于地表的水分向空气中蒸发,空气中水汽含量上升,更容易形成降雨。
2、地下水分被汽化
地下本来也有一些水分,在地震时迅速被汽化,顺着大地裂开的缝隙升腾到大气中,形成很强的对流上升作用,水汽上升后受冷凝结为雨滴落下。
3、地震形成的冲击波
地震时房屋倒塌、大地变形、山体滑坡,会产生很多灰尘和微小颗粒物漂浮在空气中。而且地震时形成的冲击波会把这些灰尘“轰”到云层中。于是这些灰尘变成了凝结核,水汽附着在这些凝结核上,再不断碰并结合,等增长到空气无法托举的时候,就变成雨滴落下。
地震后采取的措施
1、不要惊慌地奔出室外,先暂时躲在坚固的家具或桌子底,躲在体积小的房间,如卫生间、厨房。
2、一次强震后不应安心下来,要准备应付余震的发生。
3、震后先将大火扑灭,尽量步行到避震所,携带物应减至最少。
4、尽快与家人、亲友取得联系,尽可能帮助别人联系朋友和亲人。
5、不要靠近山体、悬崖,以免崩裂发生意外。
6、注意保护自己,慎防强烈余震再生意外,避开危险场地,尽可能到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避震。
7、地震后往往谣言满天飞,务必做到不信谣、不传谣。
8、靠近海岸时,须注意海啸的发生,在低洼地则应防止水淹。
9、注意饮食和个人卫生,不要随便喝生水(可能已被污染),不吃不洁或腐烂变质食物,不要随地大小便。
10、注意倾听各种呼救声音,如呼喊、敲打、呻吟等。